窝牛号

很多人为何三四十岁才结婚?心理学家的解释一针见血

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 郭瑞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欧阳云霜

如今,人们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了。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24.89岁,推迟了近4岁。今年年初,多个省市公布的2022年婚姻登记大数据也显示,初婚平均年龄在27~32岁之间,结婚年龄进一步推迟。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三四十岁结婚越来越常见。为何晚婚成了常态?美国心理学网“积极力量”的科普专家总结了多方面原因。

1.相比感情,更专注职业和个人发展。如今,许多人在建立长期关系和婚姻之前,会专注于发展自己的事业和实现个人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格局。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郭瑞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现在的人越来越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可能会促使他们将个人和职业发展置于组建家庭之上。另外,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不得不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工作上,处理人际关系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可能会推迟结婚,直到觉得自己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在社会上有了一席之地,生活趋于满足、稳定,才考虑组建家庭。

2.希望婚前实现财务稳定,确保可以养家糊口。郭瑞说,财务稳定不仅提供生存资料,还提供安全感和内心平静,为长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结婚和组建家庭涉及重大的经济责任,买房、育儿、教育、医疗和退休储蓄等,都需要考虑。许多人认为他们在结婚前必须要先实现财务稳定,保证他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有意外开支或收入变化时,仍可以照顾家人。而在这个时代,要获得这份经济保障和自由,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导致结婚年龄一推再推。

3.社会观念改变,对婚姻的看法更多样。从历史上看,婚姻通常被视为人生必经阶段或必需品。但今天,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逐渐淡化,社会对婚姻的看法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婚姻不再被视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郭瑞谈到,人们逐渐觉得不需要为了经济、情感支持、家族繁衍而结婚,接受了更多的生活方式和取向,就没有必要在自己还没想明白的时候走进婚姻。到了更成熟的三四十岁,才会考虑婚姻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

4.更大的独立性,不想被婚姻束缚。许多女性过去在经济上依赖丈夫,曾经有一段时间,女性没有工作的权利,只能做家庭主妇。虽然目前仍有一些文化坚持这些性别差异,但在大多数文化和国家中,男性、女性都拥有更多自由和权利。人们变得越来越独立,希望按照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二三十岁,而不是组建家庭、依赖伴侣。年轻时不想承担婚姻这样的重大责任,到了四十岁,经济和情感上已经稳定,就成了寻找伴侣的最佳时机。

5.希望找到最适合的对象。如今,人们对结婚对象有了更多选择,要求也更多,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契合度,是他们十分看重的部分。郭瑞说,现在的人普遍“不愿将就”,希望找到具有相似价值观、目标和生活方式的人,寻觅到这样的爱人,需要漫长的时间。此外,现在不断攀升的离婚率也会影响人们的情感抉择和婚姻信心,使我们在选择伴侣时更加谨慎,尽量避免因婚姻失败而带来的不必要风险。因此,许多人会等到有能力、有判断力的中年时期去等到或找到合适的人,而不是在社会、家庭观念的压力下着急安定下来。

社会晚婚程度的持续加深,是现代化进一步推进的必然结果,晚婚晚育有利有弊,应客观看待。郭瑞建议,社会要尊重人们婚姻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给予更多宽容;整个社会也要在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为适婚人群提供更多支持,促进婚育。毕竟,美好婚姻一直是件值得向往的事情。▲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