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总是元气满满。同样是朝九晚五,精力旺盛的人下班还能接着去健身、社交、做兼职……而有的人可能一天明明没做什么事,仍感到浑身疲乏、不想动弹。
人与人之间的精力差距,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因素影响?《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告诉你应对不同类型疲惫的方法,帮你找回精力。
受访专家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潘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侃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庆国
为什么不同人精力差距那么大?人和人之间的精力水平差距,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影响,但更多还是和后天生活方式、状态有关。
遗传因素
有的人天生就拥有更高的能量代谢率,可在消耗较少能量的情况下完成更多工作,不易感到疲惫。
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精力差别明显低于异卵双胞胎,两者成长环境类似,区别只在于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更相近,所以遗传因素是人和人之间精力有差别的原因之一。
后天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经常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易引发血糖波动,身体会感到疲劳;睡眠不足时,身体免疫力下降,也会让人觉得没精神。缺乏锻炼。很多人认为只有多休息才能避免疲劳,其实,缺少运动会让肌肉变弱,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导致疲劳感的产生。情绪障碍。长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会严重影响睡眠、食欲、能量水平等,这些都可能让人精力不足。药物副作用。疲劳是很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如抗组胺药、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等都有此不良反应。潜在的健康问题。贫血、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都会诱发疲劳。睡眠障碍,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失眠、嗜睡症等也会让身体感到累。如何应对不同的“累”人们有时候感受到的累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方面的,不同类型的疲惫各有应对方法。
身体疲劳
重视睡眠质量
人在睡眠时能清除体内代谢垃圾,自主神经得到修复,帮助身体恢复精力,缓解疲劳。
注意补充营养
铁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从而降低血液的供氧能力,大脑等组织器官缺氧就容易疲倦;钙元素参与调节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缺钙易产生疲惫、烦躁等感觉;缺乏维生素C的人除疲劳外,还会有健忘、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等表现。运动帮助改善精力
美国乔治亚大学研究发现,久坐会让人感觉更累。对抗疲劳的方法之一,就是让血液充分流动起来。
精力和运动之间其实有相互作用,精力充沛的人更愿意去运动,坚持锻炼通常也会改善精力。
精神疲劳
做到劳逸结合
大脑一直高速运转会导致精神紧张,工作过程中可以脑力和体力劳动交替,给大脑喘息的机会。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应做到思维上的“断舍离”,尽量不想工作的事,让身心“下班”进入休息状态。
处理好人际关系
有时复杂的人际关系会打乱正常生活或工作节奏,带来精神压力,加重疲劳感。
建议学会“俯瞰”自己的人际网,提高掌控力,不轻易被他人的言行左右;学会表达拒绝,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做个头部按摩
感觉大脑疲惫时,可以试试给自己做个按摩。闭眼静心,用鼻轻轻吸一口气,再用口慢慢呼出,反复吐纳3~6次。也可用双手五指轻轻地拍打头部,拍打力量要小,3分钟左右即可。
4个习惯帮你找回精力排除疾病因素,总觉得没精力的人建议养成以下几个习惯,从运动、睡眠、饮食、心理等多方面调整,帮助身体恢复活力。
饮食规律,营养均衡
饮食上要尽量做到多样、均衡,远离“垃圾食品”。成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新鲜水果,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多样和充足。
缺水也会降低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血液内的输送能力,让人体感觉疲倦。成年人每天至少需饮用1.5 升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
坚持锻炼,赶走疲劳
运动对长期疲劳的年轻人有帮助,并且低强度比中等强度运动,更加减轻疲劳感。
建议多做有氧运动,每周坚持锻炼3次,每次运动20分钟,能有效赶走疲惫。
规律作息,定期体检
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关键。成年人每天要保证6~8小时睡眠时间,最好养成午睡习惯。
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都建议每年体检一次,以便对疾病早诊早治。
心情愉悦,别太较真
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自己坚强、乐观、开朗的性格,凡事别太较真。
感到焦虑时要学会积极调节,可以培养些兴趣爱好,短期旅游、爬山远眺、摄影绘画等都是缓解疲惫的好方法。▲
本期编辑:吴梦瑶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