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舌尖3》口碑翻车:有人甚至扒出了第一集有55处错误

截止到昨天下午,《舌尖上的中国3》在豆瓣的评分已经跌到了4.8。与之相对的是,前两季的评分分别是9.3和8.4。

可能之前谁都没有想到,新一季的“舌尖”口碑会出现如此断崖式的下滑。不客气地说,舌尖3简直可以说是恶评如潮。

事实上,第一集开播之后,网络上就对舌尖3充满了争议。

《舌尖3》第一集的主题是“器”,器具担当主角,食物退居二线。如果想靠这一集“下饭”,你可能会失望了。比如其中介绍的四川泡菜坛子,节目花大量篇幅讲述四川厨师兰明路如何寻找好坛子、如何正确使用泡菜老坛以及泡菜腌制的过程等。泡菜并没得到多少出场机会,观众看到的更多是一个个土黄色的坛子。又比如讲到陕西的“十碗席”,节目也是将重点放在能同时用七个火力不一样的炉头做出七道热菜的“七孔穿山灶”,而对十道菜——红油豆腐、糯米饭、小酥肉、杂烩菜、高汤海带……镜头几乎是一闪而过。

偏题,是网友对舌尖3的第一个直观看法。

第一集的,器物还算是对中国美食文化的探究的话,那么节目中出现的种种常识性错误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在第三集《宴》里,一处关于鲈鱼的段落引发热议。园林设计专家叶放,去太湖寻找花鲈,想应和“莼鲈之思”的典故。但最后镜头一转,厨师从鱼缸里捞起来的“太湖鱼中之冠”竟然不是花鲈。

经过网友们的反复比对确认,厨师从鱼缸里打捞上来的养殖鲈鱼是大口黑鲈。 

同时,在介绍太湖花鲈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毗邻苏州的太湖水域,出产一种太湖鱼中之冠花鲈。”微博网友@风正一帆展 发文指出:“太湖鱼中之冠”也不知道谁给评的,把“太湖三白”置于何地?据了解,传统的“太湖三白”指白鱼、银鱼、白虾。

有专家表示“太湖里特色鱼类有很多,太湖银鱼、太湖白虾等都很名贵的。说花鲈是‘鱼中之冠’有点过了,它原来是(鱼类)底层的杂鱼,但它的味道比较鲜美。”

更严重的是第四集,《养》的主题,片中出现了一段女生自制口红等化妆品的片段,简直被网友全方位吐槽。

自制口红自己用用也无妨,不说全程无菌,但至少戴好手套保证一下卫生,毕竟也是涂在嘴上的东西。

随后网友扒出,视频中自制化妆品的这些原材料疑似购置于淘宝三无卖家店,连配的电子秤都是同款。

同样是在《养》这一集,出现了“草药炖猪脚”这道菜。有网友指出,用草药做菜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毕竟普通人没有分辨草药的能力,很可能会引起误解。

类似不严谨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其他片段中。

有细心眼尖的网友发现,曾出现在人民日报盘点的《这些有毒植物不能碰》中的南天竹也出现在节目里,虽然节目也说明了南天竹有毒,但还是让它作为装饰品出现在了餐桌上。

更有知乎网友,按分钟挑错,感受一下。

随着第5集的播出,新的槽点又供应上了……

如果说《舌尖3》的前两集还让网友们沉迷于找茬,那到这一集,评论却一致转向了情节。

第五集的主题是“厨人”,说是要“突出饮食里人的因素,着重展示人与食物的关系。用心的人才能做出美食,我们从饮食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一个是做摔面的大厨,面啥样还没看仔细,导演组的镜头就跟着大厨去看他的女儿了。

因为平时开店忙,所以只能抽休息的一点时间来看看女儿。隔着栏杆看着女儿做操,大厨突然就哭了。

然后是天津的一位妈妈,每天早起给女儿和老公做早饭。

作为国家二级营养师的她,做早餐从来不假手他人,自己点豆腐做豆腐脑,自制酵母做薄饼。

最后,节目组告诉大家,这位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妈妈得了重病。

讲人物故事的篇幅远远大过美食,这样的安排让网友们产生了分歧。

《舌尖上的中国》官方微博于2月24日凌晨转发某媒体一篇名为《为什么要创新?<舌尖3>创作背后有哪些“味道”要变?》的长文做出了回应:就算冒险,也要对美食文化的创新表达进行探索。

节目组表示,美食栏目较之《舌尖上的中国1》播出时数量大增,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受众也不会满足。而之所以将故事穿插其中,是因为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文明,才是美食的根和魂。

对于节目组的回应,有人表示可以理解,但也有人拒绝接受:有错就好好认错,别顾左右而言他。

你给新的舌尖打多少分?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