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iPhone 13支持卫星电话?也许是全球通讯时代来临的前奏

如果我跟你说iPhone这次要“上天”,你信吗?

每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苹果总是能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新花样,例如去年iPhone 12系列除了“迟到”的5G,还带来了四个尺寸的iPhone 12,、“会动”的防抖结构、性能极为强劲的A14仿生,那么今年呢?

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有报道指出iPhone 13系列有望支持一项特别的通讯功能。有多特别?可能需要iPhone“上一次天”。

想“上天”的iPhone

进入9月,网上出现许多有关iPhone 13系列的爆料,但基本集中在手机外观、配置方面,而该系列手机具备何种功能却鲜有曝光。

天风国际郭明錤日前发布了iPhone 13 的前瞻研究报告,其中提到它有可能会支持低轨道卫星通讯功能。他在报告中分析称,这将是苹果又一次重大网络升级,实现卫星通讯+5G双重通讯保障。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意味着未来的iPhone即便是在4G/5G无法使用的前提下,也能通过卫星通讯实现基本的通话和收发信息。郭明錤表示,iPhone 13系列之所以能实现卫星通讯,主要依靠定制的高通X60基带,如果其他手机要实现这一个功能,则要等到明年才有望集成或外挂的X65基带。

之所以是高通的基带芯片,是因为高通与海外卫星通信运营商Globalstar合作已久,iPhone 13系列搭载定制高通X60基带后,可通过这家卫星运营商的N53频段实现卫星通信。相当于苹果选择了高通,高通选择了Globalstar。

当然,国内也有类似的运营商,比如中国卫通,是我国唯一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除此之外,三大运营商这两年也在加大卫星通讯方面的投入。这样一听,是不是觉得iPhone 13系列能打卫星电话瞬间现实了许多?

iPhone 13系列支持卫星通讯功能之后,一方面可以通过卫星通讯加强手机的通讯能力,不止iPhone,之后的iPad,甚至MacBook等可联网设备也能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卫星通讯可以强化iPhone的定位导航能力。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经过卫星通讯强化的iPhone 13系列更有通讯保障,能够很好地缓解iPhone信号差的问题。所以从这点出发,就不难理解消费者对于“iPhone 13系列或支持卫星通讯”一事为何如此关心。但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这或许只是一场误会

“iPhone 13系列或支持卫星通讯”的消息传出后,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怀疑。

实际上,我们暂且不谈具体型号,iPhone支持卫星通讯其实可以有,但是没有预测或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这项卫星通讯功能主要用于只是提供应急功能,在没有信号以及有限的卫星环境下发送紧急求助信号,所以它不会取代现在的4G、5G以及WiFi等通讯方式。翻译成人话,就是信号该差还是差。

顺带一提,当初这件事曝光之后,就有人说“这项功能国内用不了,因为动了三大运营商的蛋糕”,这完全是天方夜谈。上面提到的中国卫通已经将其基础电信业务剥离给了中国电信,并向民用市场推出了1349或1740开头的卫星电话卡。

在具体资费上,语音月套餐100元,包含了60分钟的国内通话;流量月套餐300元,包括国内流量20MB。但由于昂贵的成本和价格,注定了使用群体是一个有刚需的小众群体,站在运营商的角度上,当然是希望使用的人越来越多。

从技术角度来说,能否实现卫星通信取决于信号强度、天线增益、发射信号功率、接收器灵敏度等,而这些往往要具备很大的功率,以现在智能手机的天线尺寸和信号功率去实现卫星通话不太现实。那些支持卫星通话的设备要么需要有一套“大锅盖”外设,要么拥有像摩托罗拉铱星手机一样的造型,而这些基本脱离了智能手机的范畴。

但是不妨把格局打开,相较于让苹果出一部支持卫星通讯的iPhone,不如出一个对应的手机壳。这个手机壳配有独立电池、能够伸展的天线,应该能比较方便的实现基本的低轨卫星通信功能,做一个外设可比做一个手机集成功能多少要简单一些。如果有这么一款手机壳,那么配合iPhone使用,理论上是可以达到铱星手机那样的通讯效果。不过按照苹果一贯的设计风格,短时间内应该看不到这样的手机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猜想。

总体而言,“iPhone 13或支持卫星通讯”一事更像是一场误会,可以有但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理想。本来这次曝光引发的一系列节奏本来到这就可以结束了,但是这件事背后,或许藏着一场关于未来通讯的竞争。

全球6G竞争的序幕

对于苹果要做的事情,不妨我们把格局打开一点,这样看或许更为清晰一点。

2017年,苹果吸纳了两名谷歌航天器业务工程师,组建新的硬件团队。2019年,彭博社报道称,苹果正在研究卫星通讯技术,并招募了 12 名航天、卫星行业的工程师。苹果如此热衷于上天,可能与当前通讯发展受限以及卫星通讯前景有关。

当前,全球通讯市场已达年均万亿美元规模,但是网络覆盖范围竟然还没达到地球面积的10%,加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限制,信号发射塔数量开始接近饱和。地面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上天,于是人们开始看向星空。

从理论上讲,卫星互联网可以使全地球通过宽带连上互联网终端,解决现有地球上超过30亿人的互联网连接问题,以及超过70%地理空间的网络覆盖问题。

除了解决空间上的互联网连接问题,还带来了巨大的资本空间。2019 到 2025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至少翻倍,2019 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为 286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0%。预计 2025 年前,卫星互联网产值可达5600亿到8500亿美元。

同时,这一次产业还包含了非常大量的潜在用户,包括41亿人次的航空员工和旅客、3000 万人次的航海员工和旅客、1.5 亿~3 亿人富裕阶层、3 亿人次左右户外旅行探险者等,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而要撑起这一切的,还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低轨道卫星系统,即多个卫星构成的可以进行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型的卫星系统,其中卫星的分布称之为卫星星座。这套系统用于手机通讯,拥有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等优点,多个卫星组成的通讯系统可以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频率复用更有效。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举一个例子,SpaceX的星链就是一个类似这样的存在。

站在未来的十字路口

由于低轨卫星在理论上比地面基站能够更好地实现全球网络覆盖,而且不受地球极端天气、地形地势限制,能够保证通讯服务的连续和可靠性。正因为具备这些优势,低轨卫星系统也将是成就未来6G时代的关键之一。

未来6G网络将会主要有4个发展方向,其中之一便是实现全球覆盖,需要地面基站与非地面基站相互补充,后者就包括卫星网络和无人机网络,足以可见其重要性。另外三个分别是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引入AI和大数据技术以及比5G更高的安全性。虽然这些内容听起来有些遥远,但是相关的竞争已经开始了。

虽然地球很大,但是低轨道卫星所占据频率和轨道位置有限的,一旦一国率先完成卫星互联网占位,那么必然会影响其他国家相关工作开展,不排除面对部分或整个网络的颠覆性风险。所以,未来空间轨道和频段必然会成为战略资源。

例如美国SpaceX正在搭建由42000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同时美国还在与欧洲合作建造将由900颗卫星组成的“一网”计划。我国预计在2022年共计在在轨低轨卫星规模800颗,2027年我国低轨卫星网络总规模有望达到3950颗,为了加大竞争优势,我国还兴建卫星超级工厂,建成之后可以达到年产几百颗规模。所以在未来几年,我国火箭发射将会越来越频繁。

尽管6G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低轨道卫星是可以和5G融合,实现与地面上任何一位用户通信,避免位于偏远地区时出现无信号问题。这个效果已经和曝光新闻所阐述的场景基本基本一致了。

至于延迟,今年7月曾经测试过北京、济南两地之间5G与低轨道卫星融合,位于北京的工作人员操作位于济南的机器人,延迟在20—30毫秒左右,全程无卡顿。

除此之外,首批北斗短报文功能手机预计年底上市。北斗短报文其实就是可以看做是平时用的“短信息”,140个字的信息,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而且这一功能是双向的,指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

这属于北斗卫星的专属功能,GPS并不具备,同时还实现了道路级精度导航。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指出Mate50系列可能就支持这一功能。

综上所述,“iPhone 13系列或支持卫星通讯”更像是一场乌龙或是新品发布前的媒体预热,即便真的有,实际情况也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但是卫星通讯、全球通讯网络以及未来的6G离我们不算遥远,这是我们国家以及地球上其他有实力的国家都在做的事情。作为个人,私以为没必要抱着“5G还没推广就开始搞这些事情真的合理吗”的想法,通讯技术向来都是夯实一代,推广一代,预研一代。如果等别人做完了,拿出结果了,我们再来研究那可就来不及了。未来后人问我们,“当时为什么不做?”又该如何作答?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