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三星Galaxy S20成本曝光:最贵的果然是它

昨日下午,知名硬件分析机构TechInsights对三星Galaxy S20 Ultra(12GB+256GB)进行了拆解,并且公布了这部手机的物料清单(BOM)。

根据TechInsights的分析,Galaxy S20 Ultra的总BOM成本为528.5美元(约合人民币3675元)。

其中,最贵的便是Galaxy S20 Ultra的后置一亿主摄相机模组,成本达到了107.5美元(约合750元);其次分别是骁龙865处理器与屏幕,依次为81美元(约560元)和67美元(约465元)。

无独有偶,一周前TechInsights还给出了小米10(12GB+256GB)的BOM成本,为440美元(约3060元)。

无论是三星Galaxy S20 Ultra还是小米10,这些旗舰的BOM成本都刷新了记录。以Galaxy S20 Ultra为例,它要比去年的Galaxy S10+ 5G版的BOM成本(490美元)贵了38.5美元。这也反映了一个信息,今年的手机成本都增加了。

实际上,从第一款骁龙865手机面世到现在,无论是已经发布了的三星Galaxy S20、小米10、iQOO 3、腾讯黑鲨3系列,还是即将发布的vivo NEX3S、红魔5G、魅族17等新机,骁龙865、LPDDR5、UFS3.0等硬件基本都是标配的存在,最新硬件的使用自然让BOM成本有所增加。

对此,有的朋友就会有疑问,就算BOM成本上涨,那么这些旗舰的起售价也不应该上涨这么多!比如小米10的起售价就比小米9涨了1000元,更别说三星Galaxy S20入门款比Galaxy S10涨了近2000元。

针对这一问题,大家需要明白的是,BOM成本指的是手机中每个自制件或外购件的成本组成的最终成本,也就是单纯的元器件购买成本。我们并不能简单的用产品最终售价于BOM成本相减,就认为厂商赚的许多。

因为除了硬件成本,一部手机的最终定价还需要考虑前期的研发、组装,运输等费用,同时还要再加上一些专利费以及部分利润……

尤其是今年,部分核心元器件的销售方式调整,比如骁龙865处理器,就让今年的手机厂商不得不掏出了更高的成本。

众所周知,高通骁龙8系处理器一直以来是安卓手机(除华为)旗舰的标配。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小米CEO雷军在小米10发布会上曾表达了对骁龙865的又爱又恨,称其“可能是地球上最强悍的5G旗舰处理器”,但成本极高“比855贵了一倍多”。

据悉,一枚骁龙855的成本大概是600元左右,基本上与今年的骁龙865保持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高通修改了其芯片出售计划,骁龙865的81美元售价仅是移动平台的价格,并不包含基带在内。而作为高通的最新的5G SoC,其还捆绑了骁龙X55基带以及RF射频天线模组进行销售。

从TechInsights给出的S20 Ultra BOM成本图中,除骁龙865之外,RF天线模组成本为33美元,骁龙X55基带为28美元,如果再加上高通的专利费,与此前供应链曝光的骁龙865套片价格150美金元基本吻合。

由此来看,雷军所说的“骁龙865比上一代贵一倍”所言非虚。

当然,骁龙865手机起售价突然提升的背后,不单单只是元器件成本上涨的原因。除了这一因素之外,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疫情影响下手机的制造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富士康开出了7000元的复工奖励、三星韩国工厂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工、OPPO、vivo为复工自行生产口罩给复工员工使用……这些额外的成本,最终也会被平均分摊到每一个购机用户身上。

事实上,在现阶段的智能手机行业里真正依靠纯粹的硬件获取利润的手机厂商是凤毛麟角,除了苹果等少数品牌,其他厂商的产品也真的如罗永浩披露那般“手机只是交个朋友”,并且这一情况在近两年尤为突出。

自从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市场进入存量阶段,厂商之间的竞争是愈发激烈。为了争夺用户,厂商的高层都丢掉架子化身为“网红”积极与用户互动,同时参与到对友商产品的直接点评之中,也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互撕。

一场场的友商对骂,一次次的官方科普,这一过程中许多业内秘密也都被摆上台面。

这意味着,一旦某个厂商在产品硬件上偷工减料或过度减配,都将成为友商用来攻击自己最强武器。因此,厂商在硬件的用料方面是越来越讲究,即便是有所阉割,也是对得起其产品的定位。

当然,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盈利一定是最基本的使命要求。既然大多数手机厂商都不再依靠手机硬件本身赚钱,但依然在手机市场进行惨烈的厮杀,这说明厂商们已经寻找到了另外一个盈利方式。其中,现阶段手机厂商争相布局的AIoT就是厂商极为器重的新的获利方案。

我们就以手机厂商中最早进入AIoT的小米为例,根据小米公司发布的2019年Q3财报,整个Q3小米营收为536亿元,同比增加5.5%。其中,小米手机业务依然贡献了68%的营收占比,这主要是取决于薄利多销的产品策略,而随着小米手机出货量的放缓,手机业务的收入同比减少8%。

与此同时,小米IoT与互联网服务收入的表现却十分喜人。IoT业务收入156亿,同比增44%;互联网服务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12.3%,均维持较高速增长。

通常情况下,在投资界,软实力为主的互联网公司比单纯的硬件主导公司更受投资者的青睐,这也是为何小米上市之初强调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原因,因为互联网的业务天花板更高,发展潜力更大。

而在过去的2019年里,除小米之外的三大国产手机品牌华为、vivo与OPPO,都已经宣布进入AIoT领域,而苹果与三星等,也都积极布局自己的服务业务。这标志着手机行业已经开始有传统的硬件终端制造业,开始向互联网科技行业过渡。

虽然IoT是手机厂商们都看好的盈利方式,但是在IoT等业务正式成长起来之前,厂商们也不可能望梅止渴。而除了潜力无限的AIoT布局,其实手机厂商早就利用手机业务带来的用户量,进行流量的商业变现。

从最初级的应用预装,到系统广告,再到如今手机内置应用商店的APP分发,整个基于手机硬件的流量变现已经成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且这也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

据悉,早在2014年就曾有媒体报道,依靠MIUI和应用商店,小米每个手机用户每年在软件端的收入平均贡献约50元,仅此一项就超过了当时绝大多数国产手机企业靠硬件销售的单机利润。

随着整个手机行业开始发展根本上的改变,这也会给我们消费者带来一些变化。比如,手机产品本身,大概率会开始走精品化路线,手机配置与性能将不再会成为消费者购机时的第一诉求;而在手机价格方面将回归正常的商业市场竞争,恶性的价格竞争越来越少,499元、1999元等神价时代最终将迎来终结。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