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相比小米9,Redmi K20 Pro值得买吗?

“大魔王”Redmi K20系列发布之后,我们后台收到的最多的问题留言就是:K20 Pro和小米9怎么选?其实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法,因为就在这两天,小米官方几乎以半公开的方式宣布,Redmi K20系列将会以小米9T和小米9T Pro的命名方式在海外市场发售。

这其实很好地揭示了Redmi K20系列的在产品和品牌层面的特性,它青出于小米,但又不同于小米。如何抉择的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使用一段时间的K20 Pro之后,我觉得我对这款产品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应该能够帮助你解答这个困惑。

01

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和米9有着深厚血缘关系的K20 Pro身上,依然保留了许多小米旗舰的设计元素。比如机身的比例和整体手感,按键的排列分布以及中框、腰线的处理.......这些相似点能够让你即便是一开始不知道这个新品牌,也能够在上手之后得出“这手机有点熟悉”的结论。

尤其是我们手上的这台碳纤黑,可以明显看到其后盖配色的处理借鉴了此前小米9透明探索版上深受好评的碳纤维纹理,它给整个手机带来质感上的提升非常明显。而我其实更喜欢的还是K20 Pro的火焰红配色,据说这款配色Redmi采用了非常复杂的工艺处理,真机在阳光下的观感,真的犹如“火焰流动一般”,非常漂亮。

不过,毕竟现在是“友商”了,Redmi K20 Pro在设计上还是尽可能做出了一些不同之处。比如对称居中分布的摄像头排列和首次采用的弹出式前置摄像头,这两项设计上的调整就给Redmi K20 Pro带来了完全迥异于小米数字系列,甚至是自家Redmi Note系列的设计风格。

这种产品设计风格上的定义,对于一个新的品牌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消费者脑海中对于一款产品或者是品牌的认知其实往往是基于一些点状分布的符号性元素。让消费者快速建立起品牌认知,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在产品上尽快形成独有的设计风格。而作为Redmi的旗舰,这次K20 Pro在设计和工艺上,有传承,有借鉴,有创新,可以说完全摆脱了之前的老“红米”手机惯有印象,我觉得可以给一个高分。

02

什么是“硬件级”DC调光?

这次的K20 Pro最令小米9用户扼腕叹息的,可能就是屏幕了。为了扶持自家的新品牌,小米把第一款升降式方案给了Redmi。可以看到升降式方案已经成为了今年国产旗舰的又一大主流配置。相比之下,采用了水滴屏设计的小米9,在K20 Pro面前多少有些“廉颇老矣”的感觉。

但实际上,两款手机在屏幕上的差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查询官网的数据可以看到,K20 Pro和小米9 这两块屏幕在尺寸、分辨率、对比度等核心数据上完全一致。不仅都是三星的AMOLED面板,就连屏幕驱动的IC都是完全保持了一致。除了屏幕形态上的那一点差异之外,你说小米9和K20 Pro采用了同一块屏幕也是不为过的。

当然在一些外围的屏幕配置上,两款手机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K20 Pro采用的是第五代的大猩猩玻璃,米9是第六代。但是在屏幕指纹方案上,K20 Pro是采用的是汇顶最新的改进版方案,识别速度和精度上要稍好于米9。二者互相抵消之后,其实你也可以看的出来,两块屏幕在核心体验上的差异性其实并不大。

另外,这一次K20 Pro在屏幕上还带来了一项新的技术——“硬件级DC调光”。Redmi手机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篇专门介绍这项技术的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友情提醒的是,这篇文章是属于比较硬核的科普文章,读起来可能会有一点晦涩难懂。

简单来说,当前市面上主流的DC调光方案主要有三种:

采用高通平台的pcc+dither方案,在尽量保证屏幕显示效果的情况下,压缩输出给屏幕的颜色数据的灰阶值;

修改alpha通道,在HWC硬件模块,通过增加一个可调节透明度的蒙版+dither的方案,压缩输出给屏幕的颜色灰阶值;

采用第三方的显示芯片,在尽量保证屏幕显示效果的情况下,压缩输出给屏幕的颜色数据的灰阶值,达到降低亮度的作用;

事实上,现有的DC调光技术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软件”实现方案,也就是说三星出厂的AMOLED屏幕仍然是低亮度触发PWM机制,各家只是应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屏幕的亮度切换节点锁定,不触发PWM机制。

图中上方为K20 Pro

而小米(这套方案来自小米的显示部门)新的DC调光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自研算法集成在OLED屏幕的驱动IC之中,而不是靠 CPU来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在解决屏幕横纹和闪烁的同时,有效降低DC调光所带来的色偏问题。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小米的工程师们的确是在相关技术上下了比友商更多的工夫,值得点赞。

03

后置三摄水准如何?

K20 Pro这次在产品层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其很多属性都能够在现有的小米或者红米产品上找到对应点,在相机的配置上亦是如此。简单来说,这次K20 Pro的后置相机配置其实就是小米9 SE的那套三摄组合,其包含4800万 索尼主摄像头(SONY IMX586);800万 长焦镜头,2倍光学变焦(OV8856);1300万 超广角镜头(S5K3L6)。

IMX586的硬件保障加上源自小米的算法和调校,算是给K20 Pro的主摄表现上了一道双保险。可以看到,这颗主摄在室外环境下的整体表现符合一款旗舰手机应该有的水准,细节表现,色彩还原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可以挑刺的地方。整体和小米9等旗舰手机的成像水平比较接近。

到了夜间环境下,借助夜景模式,K20 Pro应对暗光环境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就目前手上这台机器而言,在暗光环境下的噪点控制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一些光线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画面整体的纯净度表现会有些不稳定。后续Redmi在更新相关的固件之后,希望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夜景模式开启前后对比

副摄方面。长焦+广角的配置是当前比较实用的旗舰多摄方案。而K20 Pro在有限的硬件成本下,拿出了这么一套成熟、可用的多摄方案,这一点还是很良心的。谈两个问题,首先800万像素的长焦镜头在成像时,紫边现象比较明显。另外这颗镜头的曝光算法和其余两颗镜头有明显的差异,拍出来的照片有时候看上去会不太自然。

K20 Pro的副摄成像上伴随着比较明显的紫边现象

骁龙855和MIUI10的搭配其实没什么值得多说的,其所带来的日常应用表现和一般的小米手机没什么两样。其实这两项配置,已经足够支撑起传统意义上的“性价比”卖点了。毕竟,K20 Pro是目前上市价格最低的骁龙855旗舰。我们可以看到,Redmi没有,同时也没有必要在这方面的体验上做出什么阉割。而发布会上,Redmi声称的常温跑分38万的成绩,其实大家也不必较真。我们实测的数据是在室温环境下37万左右的成绩。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默认的均衡模式下的跑分表现。如果是开启了性能模式,平均38万的成绩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如果你很在意这一点点分数,可以自己动手试试。

这次Redmi K20 Pro加入了一个夜视模式,它其实就是利用了屏幕HDR 10的特性,通过软件优化了游戏的对比度。在《和平精英》的夜间模式中,你能够在Redmi K20 Pro上看到更多其他人看不到的细节。这个技术严格意义上讲已经完全就是赤裸裸的物理外挂了,相信很多吃鸡的玩家会很喜欢。

另外一个此次讨论比较热烈的,就是 K20 Pro最高支持 27W 快充,但只标配了一个18W的快充头。巧的是,之前也有友商刚好和Redmi反着来,手机最高支持18W快充头,但却标配了一个27W的快充头。我个人觉得,加20块钱得到27W快充还是比较厚道的。那些说Redmi是“奸商”的朋友,可以去隔壁苹果标配的“五福”充电头和官方提供的快充方案的价格。

04

“精准刀法”背后的商业逻辑

之前有人曾经把Redmi K20系列的发布会称之为“小米9大型追悼会”,借此来形容K20 Pro对于小米9所造成的冲击。而在使用下来之后,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成立。我认为Redmi K20 Pro符合一条最基本的商业规则: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三分货。当商品到达某一个阶段的之后,要想获得更好地体验,就必须付出更高的使用成本。

身为当前最便宜的骁龙855机型,K20 Pro自身的性价比优势毋庸置疑,但它其实还没有达到能够将小米9斩落马下的实力。我相信,Redmi团队在进行K20系列产品的前期规划时一定做了不少的市场调研工作:消费者更看重哪些功能?哪些配置可以用更平价的方案取代?哪些功能点可以舍弃?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例如副摄配置、无线充电、IP68防尘防水、红外、线性马达等等配置都成为了拉开小米9 和K20 Pro在体验层面差距的关键点。

而这些在性价比用户眼中“没有那么重要”的功能配置,在对应的用户群体眼中就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甚至愿意付出更高的使用成本去获得这些体验层面的差异,尽管有的差异可能就是每次打字时指尖接收到的那一点点反馈而已。所以说,从定位层面来看K20 Pro和米9面向的是两个有着需求差异的定位人群。只是,这部分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合罢了。K20 Pro这种精准的“刀法”是其背后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你可以说它是智能手机市场中无坚不摧的“大魔王”,但其实它也是追求性价比用户眼中香甜可口的“小甜甜”。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