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特斯拉公布行车数据,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汽车知识。
本文目录包含多个相关词条,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1、特斯拉数据曝光,5秒21个刹车动作 专家:人类做不到,数据存在疑点2、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你看懂了吗?或许车企和车主,谁都没说谎3、特斯拉公布的车辆数据,我们研究一天发现两个疑点特斯拉数据曝光,5秒21个刹车动作 专家:人类做不到,数据存在疑点最佳回答摘要:脱离路况的裸数据借鉴意义有限
编辑丨施智梁
在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干预下,4月22日晚间,特斯拉慧岩中国公司对外公布了事故车辆发生事故前30分钟内的数据。
特斯拉方面表示: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分钟内,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同时车辆有多次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
根据中国市场监管报援引特斯拉方面的文字说明,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数据显示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时。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为45.9bar,之后驾驶员加大踩下制动踏板的幅度,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92.7bar,紧接着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最大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140.7bar)并发挥了作用,减轻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的发生。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凳含米/时。
特斯拉方面表示,车辆以较高行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了碰撞的冲击力,制动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车速。
然而,在中车检机动车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 汽车 流通协会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分会会长王旭东看来,特斯拉给出的这份数据存有很大疑点。
其实,在特斯拉公布上述原始数据之前,曾对事故车主和媒体多次提到,事故车辆并没有刹车失灵,而是车主当时出现了超速的情况。
4月20日,一位自称是车展维权女子妹妹的网友对事故车辆超速的说法进行了回应,称这是“特斯拉单方证明车主超速”。
该网友称,早在今年2月27日,特斯拉(郑州福塔中心)张经理就向其提供了特斯拉单方5.09秒钟的后台行车数据,数据直指事发时车速为118.5千米/时。
车主全家人都对这个数据感到震惊,因为事发时是下午18时左右,正值高峰期,路上车多人多,且事故路段最高限速是80千米/时,而警方并未认定车辆超速。“我们曾反复几十次到事故现场行车实验,那个路段要开到时速118.5km/h绝无可能(除非无人无车)”。
对于特斯拉称超速的说法,车主张女士曾回应称这是编造,实际约为60千米/时至70千米/时。
从数据上看,从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刹车到发生碰撞的5秒内,事故车辆下降了70千米/时。
对此,王旭东强调,事故车从118.5公里小时降到48.5公里小时,这是撞停的,而非刹停。
“事故车的时速为118.5公里小时,即便按照120公里小时计算,其在5.09秒的时间内都应该可以刹停,而不是撞停。除前粗御非路面有积雪、机油等情况,致使车辆轮胎附着系数较小。”王旭东表示。
此前据上海车展维权者张女士描述,自己的父亲在驾驶特斯拉事故车辆过程中,“父亲曾猛踩刹车,但没有效果。”
“一般来讲,人一旦干预车辆制动过程,其主动刹车系统应该立刻让位于人工制动,但从车主描述和特斯拉给出的数据来看,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车速并未明显下降,这说明车辆的系统兼容性可能出了问题。”王旭东表示:“当年波音737max飞机也发生过是系统优先顺序上的问题,即人为无法干预系统。”
目前,对于事故认定还有待相关部门及第三方机构的进一步调查。
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你看懂了吗?或许车企和车主,谁都没说谎最佳回答就在昨天,特斯拉公布了车展维权女车主事发之前的行车数据,网上一片哗然,声音分为两派。一派站特斯拉,一派骂特斯拉。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主要还是围绕事件本身,所展现出的态度更多的是基于 情感 层面。局限于态度层面去聊这件事意义不大,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仅仅是一次集体 情感 狂欢罢了,它对于未来 汽车 制动安全的提升毫无帮助,所以我决定还是从技术的角度去聊这件事。那么既然是聊技术,所以我会不去预设立场,这次的维权事件到底谁是谁非我不做猜测,一切以权威部门的最终结论为主,我只谈自己对特斯拉刹车系统的技术理解。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特斯拉自己才知道,因为这属于商业机密的范畴,特斯拉不可能把技术细节公布于众,所以迄今为止外界都只能通过有限的信息去做非权威性的解读,包括我在内。这就是大家对于特斯拉制动安全性存在分歧的根本原因。
特斯拉Model 3的制动系统和传统 汽车 不同,使用的是博世iBooster技术。我建议大家不管怎么样都要先记住iBooster这个关键词,因为使用iBooster的车型绝不止Model 3一款,还包括蔚来ES8、保时捷918、本田CR-V、凯迪拉克CT6、比亚迪e6、荣威Ei5等等,所涉及的车型不少。一旦最终证明iBooster要来背这个锅,那么必将有一大票车企跟着遭遇,里面所牵扯的信任危机范围简直不敢想象。
iBooster本质上是一套电控刹车助力系统,做电控刹车的不止博世一家,还有大陆集团和日立等。有别于传统 汽车 的真空泵助力,它对于制动力的分配权主要掌握在一个伺服电机手上,而非机械。当司机踩下刹车踏板时,就等于发出了一个制动信号,然后iBooster系统根据踏板深度来提供刹车助力司机达到刹车的目的。
听起来不太靠谱对吗?因为论可靠性肯定是机械比电控更占优势,但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青睐使用电控刹车呢?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汽车 智能化,因为不管是自动刹车、自动驾驶还是再生制动力,都无一例外都要借助电控刹车系统才能实现,传统的机械根本做不到。这就好比老式的机械打字机永远做不到对文档进行实时编辑一样。
同样的问法,还可以换成“电脑到底容不容易死机”,这主要看两方面,硬件和软件。大部分情况下电脑死机都不是由硬件损坏引起的,而是软件问题,真正因为电源接触不良、电路板虚焊等问题引起的电脑死机的概率都小之又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触发了操作系统的BUG,或者被植入了病毒等软件原因。所以iBooster也是一样,安不安全既要看硬件也要看软件,而且这直接决定了到底是博世的责任还是车企的责任,又或者兄灶旁双方都有责任。
首先,iBooster的硬件肯定是博世提供的,其实它的结构并不复杂,起码相对于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而言要简单太多,以当今的机电制造水平而言,我认为硬件的可靠度是可以保障的。但是大家别忘了,使用iBooster的车企很多,可真正频繁爆出刹车失灵事件的好像只有特斯拉一家,特斯拉树大招风是可能性之一,但也不排除是软件问题。这就好比同型号的两台电脑,一个装了正版windows,一个装了盗版windows还染了一身病毒,那么后者死机的概率就远大于前者。
那么软件差异性在哪儿呢?iBooster的软件大多都是车企和博世共同开发的,为什么要共同开发,因为不同车型由于定位不同,理念不同,所以对刹车系统的控制逻辑千差万别,博世没有办法开发出一套适用于所有车型的软件程序。于是车企的研发部门往往会和博世合作,为自己开发独一无二的软件,也就是坐在一起写代码。
那么代码谁来主导呢?这个不一定,如果车企的软件开发实力不强,智能化理念偏保守,那么往往会让博世主导,车企更羡橡多的是做协助和验收的工作。但像特斯拉这种智能化以激进著称的车企来说,很有可能就是特斯拉主导,甚至不排除完全由特斯拉单方面来标定软件。这就好比特斯拉买来一台电脑,然后把电脑格式化,自己开发一个操作系统装进去。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样虽可以在智能化上拉辩败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但如果软件存在BUG,影响最大的也是自己。
在写代码这件事情上,人类至今还无法确保零BUG,据说程序员之间打招呼都说“哟,又在写BUG啦?”,大家不是在写BUG,就是在改BUG的路上。好在对于手机电脑而言,BUG最多是让我们来个APP闪退,但对于 汽车 而言可能就是致命的。当然迄今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特斯拉软件有BUG,不过以前本田CRV倒是曾经因为iBooster的软件问题而进行过召回,由此可见软件BUG绝对是电控刹车系统里的一个安全毒瘤,这也是为什么车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推送一次OTA升级,目的也是修改已知BUG,当然还会产生新的BUG,周而复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次出问题之后,特斯拉总会拿出行车数据,而且往往行车数据总是显示一切都是由车主操作失误导致,那行车记录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特斯拉的车上有一个东西叫做EDR,可以理解为 汽车 上的“黑匣子”,会时刻记录这辆车所发生的一切状态,并且一式两份地储存在黑匣子和远程发送到特斯拉的数据中心,目的是用于产品优化。而特斯拉拥有黑匣子的最高访问权限,网友们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份数据到底能不能被修改,我认为理论上是可以的。当然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们无权对行车数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大家没想到的可能性,那就是特斯拉并没有修改数据,而是数据本身就错了。毕竟这个数据并不是代码本身,而是代码自动生成的结果。这就好比我们每打完一场吃鸡 游戏 ,最后都会自动生成一个这一局你跑了多少公里,造成了多少伤害,捡到多少物资的数据统计,你有没有想过如果 游戏 的源代码写错了,最后的统计数据也有可能是错的呢?明明你击中10个对手,但是最终只判定了9个,有没有可能?有可能,但我们很难验证。特斯拉提供的行车数据也是一样,它只能证明账面上所发生的一切,但无法证明账面背后的程序BUG,即使存在BUG,特斯拉可能也没有发现。这种可能性有吗?有。可能性大吗?我不知道。
目前来看,恐怕只有特斯拉自己才能做到,因为程序源代码是核心机密,一般不会对外公开,第三方机构大概率只能分析到特斯拉提供的黑匣子数据。
其实早在2020年1月份,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曾做过调查,分析了全球246起特斯拉意外加速事件,结论是没有证据表明意外加速是由特斯拉的技术缺陷所引起的,所有的意外加速都是由车主主动踩油门而导致。调查结果一出,和这次特斯拉公布行车数据后一样,一派坚定地站在特斯拉这一边,指责车主误踩刹车甩锅特斯拉,另一派坚定地站在车主这一边,指责特斯拉推卸责任。
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下结论,如果再仔细阅读这份调查报告,会发现这个结论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在审查了可用数据之后”(“After reviewing the avaliable data”),那么可用数据是什么?也就是黑匣子数据。换句话说,这份报告只是在证明这246起事故中,黑匣子所体现的信息,而不是证明系统有没有BUG。可惜报告一出,人们立刻把复杂的问题推向简单化解读,大家的讨论方向变成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完全脱离了调查报告本身。
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失职了吗?倒也不是,因为它确实没法获得更底层的数据,所以只能依据现有数据进行裁判。其实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它获得了系统源代码,分析难度也是巨大的,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信息不对等,不仅仅是特斯拉和车主间的信息不对等,还是特斯拉与第三方调查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等。想解决这个问题,我只能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特斯拉完全开源它的代码,并且第三方机构有准确分析代码的能力。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也许会成为可能,或许这是这次事件带给我们所有人最积极的意义。
但此时此刻,选择相信特斯拉的人依然在声讨车主,选择相信车主的人依然在批判特斯拉,大家和维权事件发生前一样,立场没有改变,永远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一方。如果你问我愿意相信谁?别问,问就是不知道。
此前任何时代的变革都是踏着血肉之躯得以前进,但是在 科技 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我希望一切发展都可以不那么惊心动魄。
特斯拉公布的车辆数据,我们研究一天发现两个疑点最佳回答上海车展特斯拉维权事件进入第4天的时候,迎来了实质性的进展:4月22日傍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管的《中国市场监管报》发布车辆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当晚10点半,特斯拉官博发文:4月22日下午,我司通过特快专递的形式将封订的纸质版数据发送至张女士登记在我司的联系地址,共计48页,6697条。
(今早还发生了个小插曲:维权女车主的丈夫李先生认为此举侵犯了车主的个人隐私权和消费者权益。行车数据属于个人财产及个人隐私,而特斯拉未经车主允许,擅自将其公布给媒体及大众,他无法接受,会立即向郑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那么,特斯拉公布的数据,是否符合最初特斯拉和张女士各自对该事故的描述?能否证明刹车系统到底有没有问题?网上的“”和吃瓜群众,又从这些数据里看出些什么?
再来简单回顾一下特斯拉昨天递交的数据。这份数据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也是目前为止通胡答过公开渠道我们唯一能看到的。
1. 时间、车架号,大家都看得懂。
2. 车速一栏,绿色标注的118.5公里/小时,是驾驶者最后一次踩下刹车的车速;最底下那个48.5公里/小时,是发生碰撞前的车速。
3. 制动踏板物理性移动信号,只有一个数据,告诉我们刹车在哪个辩做备时间被踩下去了,但驾驶者到底如何踩刹车、踩下多少、深浅力度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4. 制动主缸压力,表示车的制动系统主缸是怎么工作的,数据从上往下增大,显示它在起作用。
特斯拉方面的说明:
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数据显示,车辆时速为118.5公里。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为45.9bar。之后,驾驶员加大踩下制动踏板的幅度,制动主缸压力达到92.7bar。紧接着,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最大制动主缸压力达到140.7bar)并发挥作用,减轻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的发生。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小时。
也就是说,碰撞前一分钟,车辆以较高行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碰撞冲击力,制动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车速。
此外,事携毁故发生前30分钟,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同时车辆有多次超过100公里每小时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
3月11日,车主张女士微博发布长文,详细描述事发经过,包括一份记录了特斯拉郑州福塔店售后经理在电话中通报的行车数据。
电车志将特斯拉公布的数据图,和张女士此前拿出的行车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前者少了一行:“27秒59分秒 激活车辆稳定程序”,其他完全一致。
对于特斯拉的数据,张女士当时在微博长文里明确提出了一些质疑。
简单概括一下:
首先,是双方提到的车速不符。张女士一再强调事发时车速约为60公里/小时,而特斯拉方面提供的数据是118.5公里/小时。
其次,事故发生的时间不符。张女士认为事发时间为18:17,但特斯拉记录显示事发时间为18:14。
最后,张女士认为刹车时下降率有问题。她表示,按照特斯拉提供的数据,车辆从118.5公里/小时降至最终的48.5公里/小时,耗时过长,证明刹车有问题。因为按照Model 3相关评测数据,其百公里刹停时间一般短于3秒。
这些数据,到底能不能还原事故发生前一分钟发生的事?如何看待特斯拉公布的这一分钟数据?
电车志今天采访了常年跑浙赛新速和CTCC的车手Dennis。
一、45.9bar和92.7bar是什么概念?
首先,刹车力度和刹车行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般对民用车来说,特别是现在电子辅助满配的民用车,是不需要特别大力的。通过控制刹车踏板的行程,在电子刹车辅助的帮助下,就能控制刹车总泵推出刹车活塞,给轮子上的刹车盘一个制动的力。
但这次特斯拉只放出了刹车力度这么一个数据,刹车行程的数据空白。
那么再来说,45bar的刹车力度是个什么概念。
在民用车上,45bar是比较重的刹车了。这个力度的刹车,基本就是刹车踩到底,足以激活车辆的ABS防抱死。
90bar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极限。很多纯机械的赛车里,比如TCR这类的,它的刹车没有助力。
为了达到一个比较高精准的控车,在入弯的时候,需要做寻迹刹车。
第一脚下去,是重刹然后慢慢地松刹车。但这个第一脚的重刹,很少有人设到100bar值(赛车上,刹车力度对应的制动力是可调的)。
100bar是个什么概念?打个比方,在地上放个易拉罐,你一脚跺下去,跺得后脚跟发麻了,有这么大的力。
在我们这里刷圈的学员,我经常让他们往死里踩,有些男生通常也只能踩到70多bar,能踩出140bar的人几乎没有。特斯拉事件里,要么是车主真的慌了,往死里踩,要么就是有系统介入。
二、2秒钟从94公里/小时刹到48.5公里/小时正常吗?
民用车100公里/小时的刹停距离,好一点的家用车,一般在37米左右。
特斯拉公布的那个数据,推算一下,从94公里/小时到撞车,距离在40米左右,用了2秒。
这个距离就算不能完全刹停,起码可以把降到比较低的范围,撞车时的是48.5公里/小时,这个可能会有点问题(当然,降速不够有很多影响因素,不能完全以刹车测试的数据来对等)。
Model 3的100公里/小时刹停距离到底是多少?电动车实验室曾做过测试,测试的车辆为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款,电机功率250千瓦,电池容量75千万时,原厂使用的轮胎规格是235/45 R18。
试地点是一段已经铺装完成、马上要投入使用的封闭路段,可以看到路面上交通标示都已经画好。经过测试,原厂宽胎100公里/小时的刹停距离为38.8米。
换上窄胎后,刹停距离有所变长,为42.5米,相(当然,降速不够有很多影响因素,不能完全以刹车测试的数据来对等)。
在网络上,围绕着特斯拉公布的数据,一场全民分析热潮正在进行中。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发表了一点看法。
1.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
据央广网今日报道,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应该是驾驶员在120公里,就是118.5公里情况下,踩下刹车制动之后,其制动力仅有45、46bar,但是随后加大力度达到92bar。理论来说,撞的时候,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应该能够控制住,比如我们在自动行驶时,一般来说自动驾驶能够在控制车在前端发生风险前有效刹车,并避免事故发生。作用的确起到了,达到140bar,但还是相撞了,只是相撞的时速降到50公里以下。所以总体评价,自动驾驶系统、防撞系统介入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理论来说,安全距离如果不够,应该提早减速并给予一定处理,所以这个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偏差的。”
那么,这份数据能否证明特斯拉的刹车系统有问题?
崔东树:刹车系统在驾驶者踩下刹车之后,主缸压力已经逐步上去,然而上的相对较慢,具体结果还是要去观察,因为我们无法判断驾驶者踩刹车是基本没踩到?踩得太少?还是说已经使很大劲,仍然没有踩刹住。我觉得这还是要看最终结果评价以及软件算法。
2. 各路车评人
车评人闫闯认为,特斯拉公布的数据,“是刹车问题的实锤,如果不是雨雪或沙石路面的话”。
他陈述的理由如下:
在6:14:25.41,车速达到94公里/小时,这时驾驶员的刹车力度达到40bar,ABS已经介入。40bar基本就是普通人急刹车一个很极限的数据。
2秒钟后,也就是6:14:27.45,车速只降到48.5公里/小时。这2秒钟,如果算一个平均的话,车辆至少行驶了30-40米。
一般民用 汽车 100公里/小时的刹停距离,不过35-40米;而当事车辆从94公里/小时降速到48.5公里/小时,也用了这么长距离,所以它的刹车是不合格的。
底下,有不少网友提出“刹车热衰减”的问题,包括另一位车评人陈震(刹车热衰减,是指刹车系统因刹车盘和刹车片强烈摩擦而产生高温后,刹车出现力道衰减的现象)。
最后那一脚刹车,刹车主泵压力在45-70时ABS启动,后面压力持续增加到100甚至100多的时候,也就是踩得更重了,ABS反而不启动了。而且从车速看,减速效果也不如之前,但依然在减速,这不正说明最后刹车片已经热衰减到抱不住刹车盘的程度了吗?
对此,闫闯的回复是:1. 高速行驶,刹车强度会偏大,的确会让刹车迅速升温,但高速行驶的风,同样可以让刹车快速降温;2. 在驾驶员最初踩刹车的时候,ABS已经介入了,说明已经超过了路面刹车极限。结论:这台特斯拉不存在刹车热衰减问题。
车评人颜宇鹏,同样注意到了2秒钟,车速从94公里/小时降至48.5公里/小时的问题。他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驾驶者没有全力踩下刹车,没有发挥出车辆的刹车性能;第二种,驾驶者全力踩了刹车,但总泵的建压不够及时,或者其他因素,使得这车没能完全发挥它的自动效能。
还有一些 汽车 行业相关人士,也提到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份表格内容过少,并希望可以公布更多数据信息。
比如,一位名叫史高拔的业内人士表示,刹车制动过程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起码包括制动踏板开关传感器、踏板深度传感器、电机、整车控制器、ESP系统(含ABS),启动AEB紧急制动了还有前向雷达参与。但特斯拉方面的表格,只给出了车速、踏板开关信号、制动缸压力这几个数据。“把踏板深度数据、电机转速信号、前向雷达数据都给出来,完整还原车主踩刹车的过程,电机转速和车速校验,前向雷达看前车距离……是不是更能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
3. 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方面,也有不少疑问。
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故森啊:这事,不管怎么样,口碑是差了很多,特斯拉的公关要负很大责任,现在大家注意力都转移到数据有没有篡改上了,让子弹再飞。
@书院先生chichi:区块链该站出来了!何止特斯拉!其他行业的各种数据从一开始生产都该上链。
当初为啥不给数据?
@829:为什么当初监管部门要数据不给?反而要闹成这样才给?
半小时内为啥会踩了40次刹车?
@Basil-WuGang:致未开过电动 汽车 的朋友一个提示(无恶意),电动车有动能回收系统,该功能会让车辆在没有踩油门时减速,所以从你松开油门的时候,车辆就迅速自动减速了。我开电动车,除了等红灯需要刹停时会用到刹车,其他时候几乎不用刹车。30分钟40次对于电车来说,真得多到不可思议,除非堵车。
时速118公里是怎么开出来的?
@骞longlive羽:半小时刹车40多次(这里不知道是指单踏板减速也算,还是只算踩下制动踏板),看问题的角度不仅仅是刹车没问题这块,还有另一个角度说明这段路还是挺拥堵的(下午6点高峰期)。那么问题来了,特斯拉说撞车之前车速高达118公里/小时,高峰期路段怎么开的?这有点蹊跷啊。
@黄昏的铃音1028:6:14:22秒,时速118公里;6:14:27秒,时速48.5公里。我想请问下如何在市区高峰期红绿灯路口前跑到时速近120公里的?能否请郑州交警部门调一下路口监控比对下车速?
可能是车主误操作
@贝塔roku:司机是车主的爸爸,松油门缓行,再轻刹,快撞了来不及了再重刹,这时ABS启动,所以他感觉踩不动。那是一条刚修的新国道,自己超速没注意,追尾了,ABS帮了他,他还怪特斯拉刹车失灵。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数码小驴:事故发生前30分钟,驾驶员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板,同时多次超过100km/h和多次刹停记录。这种前提下,发生热衰减也是合理的解释。让子弹继续飞一会儿,感觉最好是能结合交警的监控或者行车记录仪,看看实时画面匹配情况,这样就更加清晰明了。
@原图儿:国家已经介入了,特斯拉也公布了数据,等待官方给一个公平的结果。
另据央视 财经 报道,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法律的规定如果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发生了分歧需要鉴定,双方可以委托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机构来检测。像这个案例当中,消费者可能不同意特斯拉指定的检测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消协、法院等监管部门,由他们来指定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去检测。如果这种检测机构还跟不上的话,那就需要提升我们的监管和鉴定能力跟得上技术发展的需求。
总而言之,特斯拉维权事件已经走到“行车数据公开”这一步,眼下需要更为专业和权威的解读,静等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做出判断,尽早公布最终结果。
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分析:特斯拉公布行车数据的相关资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