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易子而教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易子而教,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1、《易子而教》文言文2、四字成语什么教而什么3、《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7易子而教事亲养志君正国定《易子而教》文言文

答1. 易子而教 阅读答案

1;势:情理 不行:行不通 易:互相交换 离:;常; 2;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3;要教育孩子学好,家长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否则,孩子不会心服口服。弄不好还会受到孩子的责备,伤害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丧失教育的主动权,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翻译;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

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

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

’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

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2. 边个有《易子而教》的译文

原文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原文大意

公孙丑问孟子:"为什么君子不肯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呢?"

孟子回答:这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允许啊。大凡一个执教的人,必是以正道教导受教的人。如果做父亲的如此教导孩子,孩子却不能接受,父亲必然会很生气。一生气,就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另外,如果孩子反诘父亲的言行并不都是依循正道,这岂不又伤害了父亲?如此一来,父子间就等于相互伤害彼此的感情了。所以,古时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来教导,这就是所谓的“易子而教”的道理啊。

3. 易子而教问题原文: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1;势:情理不行:行不通易:互相交换离:;常;2;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3;要教育孩子学好,家长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否则,孩子不会心服口服.弄不好还会受到孩子的责备,伤害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丧失教育的主动权,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翻译;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4. 《去私》文言文翻译(大概翻译)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

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

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5. 《寒号虫》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原文: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元·陶宗仪《辍耕录》)

译文: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它有四只脚,一对肉翅,但不能飞。它的粪便就是古时用作行瘀的“五灵脂”。正当盛暑之时,它身披色彩灿烂的毛衣,于是自得其乐地叫道:“凤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严寒时节,毛羽脱落,难看得像只小雏鸟,就自言自语地叫道:“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

寓意:这则寓言告诫人们,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么对自己做人教导员高而盲目乐观;当碰壁之后,又对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观。

6. 《李存审戒子》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

李存审戒子

【原文】:

(1)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2)一剑去(3)乡里,四十年间,位及(4)将相。其间出(5)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6)骨出镞(7)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8)藏之,曰:“尔曹(9)生于膏粱(10),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11)诺(12)。

【翻译】:

李存审出生贫穷没有地位,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那段时间里逃脱死亡而获得万分之一的生存机会并非只有一次,被利箭射进骨头又取出的情况上百次.”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一辈出生于富贵,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注释】:

(1)出:出身(2)提:带(3)去:离开(4)极:达到(5)出:脱离(6)破:剖(7)镞:箭头(8)命:命令(9)尔曹:你们(10)膏粱:精美的食物,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11)皆:都(12)诺:答应

望!

四字成语什么教而什么

答1. 什么什么而的四字成语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半途而废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前进。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并日而食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欢而散 很不愉快地分手。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不谋而合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不期而然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不期而遇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2. 什么教什么天四字成语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累教不改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屡教不改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明教不变 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三教九流 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有教无类 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伤教败俗 指败坏教化和风俗。同“伤化败俗”。

3. 什么什么而什四字成语

1. 不谋而合

2. 不约而同

3. 不教而诛

4. 不欢而散

5. 不宣而战

6. 不辞而别

7. 不言而喻

8. 不期而遇

9. 不约而来

10. 不战而胜

11. 不径而走

12. 不寒而栗

13. 不治而愈

14. 不了而了

15. 不可同日而语

16. 引而不发

17. 劳而无获

18. 周而复始

19. 劳而无功

20. 和而不同

21. 言而有信

22. 言而无信

23. 视而不见

24. 养而不教

25. 久而久之

26. 一而再,再而三

27. 出污泥而不染

28. 契而不舍

29. 卓而不群

30. 大而无当

31.

4. 形容老师教的好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翻译】: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出处】:满想在这~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近代.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2、德才兼备 [ dé cái jiān bèi ]

【翻译】:也说才德兼备。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出处】:出处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译文:江东地区有一个老朋友,是鲁子敬畏的人,此人品德和才能都好。

3、桃李满天下 [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

【翻译】: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释文: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

4、为人师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翻译】: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出处】:《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译文:杨愔重视自己的德行,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5、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翻译】: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倦:厌倦。

【出处】: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默而识之”,学问要靠知识来的。

5. 带教的四字词语

孺子可教、

三教九流、

不吝赐教、

学前教育、

终身教育、

普通教育、

教条主义、

教导有方、

业余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社会教育、

劳动教养、

特殊教育、

公教人员、

言传身教、

伊斯兰教、

成人教育、

家庭教师、

高等教育、

工读教育、

屡教不改、

有教无类、

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

红衣主教、

基础教育、

6. 教育 四字成语

【不教而杀】 【弦歌之声】 【化及冥顽】 【蒙以养正】

【不言之教】 【沂水春风】 【嘉言善状】 【神道设教】

【不教之教】 【相夫教子】 【画荻教子】 【磨昏抉聩】

【东风化雨】 【因材施教】 【教无常师】 【脱骨换胎】

【不可教训】 【刑期无刑】 【换骨脱胎】 【洒扫应对】

【不言之化】 【循循诱人】 【嘉言善行】 【三迁之教】

【不教而诛】 【弦歌之音】 【化民成俗】 【孟母三迁】

【曾子杀彘】 【以法为教】 【嘉言懿行】 【生聚教训】

【春风化雨】 【易子而教】 【渐仁摩义】 【时雨春风】

7. 教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教导有方、

教学相长、

教亦多术、

教一识百、

教猱升木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教导有方: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教一识百: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教猱升木: 猱:猴子的一种。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教无常师: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教亦多术: 教:教诲;术:方法。教诲人有多种方法。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7易子而教事亲养志君正国定

答《 孟 子》卷 7 离娄章句上诗解 7 易子而教 事亲养志 君 正 国定

题文诗:

公孙丑曰 : 君子之不 , 教子何也 孟子 答 曰 :

势不行也 . 教必以正 ; 以正不行 , 继之以怒 ,

则 反夷 伤.孩曰 夫子 , 教我以正 , 未出于正 .

则是父子 , 相夷则恶 . 古 时也 者 , 易子而教 ,

父子之间 , 势不两义, 不责善 义, 责 义 则离 ,

离则 隔阂, 不祥莫大 . 孟子 有 曰 : 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 ; 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 不失其身 ,

能事其亲 , 吾闻之矣 ; 失其身而 , 能事其亲 ,

吾未之闻 . 孰不为事 事亲事本 ; 孰不为守

守身守本 .曾子 养 父, 必有酒肉 ; 将 撤 必请 ,

馀者 所与 ; 父 问有余 , 必曰有 也. 曾死曾元 ,

乃 养曾子 , 必有酒肉 ; 将彻不请 , 馀者 所与 ;

父 问有余 , 必 曰亡矣 . 将复进 亲. 谓养口体 .

若曾子则 , 可谓养志 . 事亲 能 若 , 曾子可也 .

小 人 非谪, 政不足间 ; 唯大人格 , 君心之非 .

君仁 皆 仁 ; 君义 皆 义 ; 君正 皆 正 . 君 正 国定 .

有不虞誉 , 求全 之 毁 . 人易其言 , 无责耳矣 .

【原文】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1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2焉。”

【译文】 公孙丑问:“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呢?”孟子答道:“由于情势行不通。教育一定要讲正理,用正理讲不通,跟着就要发怒。一发怒,就反而造成了伤害。〔孩子会说:〕‘您用正理教我,可是您的行为却不出于正理。’这样,父子间就互相伤害了。父子间互伤感情,这是大坏事。古时候交换小孩来教育,使父子之间不因追求善而互相责备(父子之间不能行朋友之义的道理)。追求善而互相责备,就会产生隔阂;父子之间生出隔阂,没有比这更不祥的了。”

【注释】 (1)夷:伤。 (2)祥:善。

【原文】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 晳 1,必有酒肉;将彻2,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死,曾元3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译文】

孟子说:“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守护什么最重要?守护自己〔的良心〕最重要。不失去自己的良心又能侍奉父母的,我听说过;失去了良心又能侍奉父母的,我没有听说过。侍奉的事都应该做,但侍奉父母是根本;守护的事都应该做,但守护自己的良心是根本。从前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晳,每餐一定都有酒有肉;撤席时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曾晳若问是否还有剩余,一定答道:‘还有。’曾晳死了,曾元养曾子,也一定有酒有肉;撤席时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曾子若问是否还有剩余,便说:‘没有了。’准备下餐再给曾子吃。这个叫作口体之养。至于曾子,才可以叫作顺从亲意之养。侍奉父母能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注释】 (1)曾晳:名点,孔子学生;曾子(曾参)之父。 (2)彻:通“撤”。 (3)曾元:曾子之子。

【原文】 孟子曰:“人不足与 适 1也,政不足间2也;唯大人为能格3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译文】

孟子说:“当政的小人不值得去谴责,他们的政治也不值得去非议;只有大人才能够纠正君主的不正确思想。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一把君主端正了,国家也就安定了。” 【注释】 (1)适:同“谪(zhé)”,责备。 (2)间:音jiàn,非议。 (3)格:纠正,匡正。

【原文】 孟子曰:“有不虞1之誉,有求全之毁。”

【译文】 孟子说:“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注释】 (1)虞:料想。

【原文】 孟子曰:“人之易1其言也,无责耳矣2。”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说话太随便,是因为他不必为此负责罢了。”

【注释】 (1)易:轻易。 (2)无责耳矣:没有责任罢了。逢彬按,俞樾读“无责”为“毋责”,意谓此人无足责怪,恐非。因为“耳矣”用于陈述客观事实,而“毋责”是表达意志的句子,不能与“耳矣”匹配;事实上也从未见含“毋”表达意志的句子以“耳矣”煞句者。如将此句理解为“没有责任罢了”,正是陈述事实,则毫无窒碍。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易子而教文言文及翻译-《易子而教》文言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