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理解和感悟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以下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理解和感悟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竖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整座纪念碑庄严雄伟,又生动地讲述了自虎门销烟以来,中国百姓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最关键的是,纪念碑的正面碑身上,镌刻着八个鎏金大字,乃是由毛主席亲自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而在碑身的后面,则是由周总理题写的碑文。

那么,为何要修建这样一座纪念碑?它的修建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诞生

早在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时,无论是中共中央的领导人,还是在水深火热中生活的老百姓,都为即将到来的和平生活充满了期望。

与此同时,铭记这一百年来在革命的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以及让后人们永记这种英勇奋斗的精神正是民心所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1949年9月30日召开的第一届政协会议便提出了建造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提案。

就在会议上,关于纪念碑的选址,与会人员也是各有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应该选在北京的东单广场,那里是比较繁华的地带,这样以便于更多人瞻仰英烈。

也有不少的政协委员主张将纪念碑建在八宝山,他们认为,八宝山本就要纪念革命烈士,这样一来,刚好和这些人民英雄们一起纪念。

只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希望能够选在天安门广场。

要知道,天安门广场本就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地带,将纪念碑建在这里,更显庄严,也更能表现出来对这些英烈们的敬佩。

但是大家都各说各有理,谁也不服谁。

最后,还是周总理站了出来:“我觉得还是在天安门广场比较好,这里曾经爆发过五四运动,历来就有着革命传统。并且,全国的百姓们也都被天安门广场有敬仰之情,因此,纪念碑建在这里是最好的。”

周总理给出的这个理由,很快就将大家说服了,那些原本主张建在别处的也认可这个说法。

就这样,纪念碑的建造地点就这样选在了天安门广场。

当天下午,就在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带领众人举行了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但是,在奠基之前,还要先确定一个建碑的主题。并且,这个主题不仅要简洁明了,更要能够概括建碑的缘由。

这期间大家都在广场上冥思苦想,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说道:“我们建立这个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

周总理的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已经将建造纪念碑的意义都融盖了。对此,毛主席十分赞赏,其余的政协委员们也纷纷表示同意。

整个奠基礼,是由周总理负责主持的,在致辞的过程中,周总理再次强调了这一主题。

紧接着,在场的代表们全都脱帽致敬,为这些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哀。

在毛主席宣读完碑文之后,亲手铲下了奠基的第一掀土。

奠基石的碑文初稿,是由彭真起草的,当呈递到毛主席那里时,毛主席又对其进行了修改,才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奠基石碑文稿。而纪念碑的碑文稿,则是由毛主席起草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承载着百姓对英烈们的敬仰之情,因此自然是重中之重。

在周总理的提议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兴建委由此成立。

肩负这一重任的,便是时任北京市长彭真。而协助他的,则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以及文学家郑振铎。

而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周总理也对此十分关心,全程进行过问。可以说,周总理也是纪念碑设计及建造的总指挥。

周总理主抓建造方案

要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消息传出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大师们,都向北京发来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而在其中,甚至不乏海外华侨寄来的方案。

在整理之后,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平铺于地面的样式,二是巨型的雕塑式,而最后一种,就是最常见的碑型或者塔型。

由于这几种类型各有利弊,一时之间也确定不下来究竟选择哪种?

一开始,委员会确定了几种方案。当时,身为副主任委员的梁思成缠绵病榻,一直都没能参与讨论。

但身体稍有好转,梁思成便迫不及待地仔细看了各种设计方案。

随后,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考量:“既然建立纪念碑是要歌颂人民英雄的伟大贡献,那种不适合用碑型或者其他形式,显得有些不成熟。我觉得,还是应该用”塔型来最合适。”

为了能够详细地向彭真描述,梁思成还在病床上的时候,便向彭真写了一封信,其中图文并茂地叙述了各种方案的弊端。

他的这封信,在之后纪念碑的设计过程中,一直都以此为蓝图。也可以说,在纪念碑之后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全是围绕梁思成这一思想实行的。

梁思成笔记

而在收到梁思成的信件后,彭真对他的建议也格外重视,立即便让郑振铎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为了能够收到更多的意见,兴建委还以1:5的比例在天安门广场设立了几个模型,任何来到这里的百姓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周总理也对设计方案格外重视,而他自己在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提出来一个设计方案。

那就是将纪念碑放在广场最中央,整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碑身、须弥座以及台座。

在他的设计中,整座纪念碑,高达37.94米,比对面的天安门还要高一些。而台座也要分成两层,整体由汉白玉栏杆环绕。

在纪念碑的底座上,还可以整圈制作浮雕,浮雕的内容,则是中华儿女为了革命而奋斗的历史事件。

不得不说,周总理虽不是专业的设计人员,但他却是中华民族解放过程的亲历者,对此的理解自然要比别人深刻。

并且,周总理也花了很大的功夫来研究各种设计方案,集各家之所长,又加入了自己的创造思想,才能提出这样获得大众认可的设计方案。

最终,根据各方意见,以及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兴建委最终确定了纪念碑的设计方案。而最后的方案,正是梁思成提出的高大挺拔的形式。

1952年8月1日,在建军25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里,终于迎来了纪念碑正式开工的时刻。

在主体形式定下来之后,紧接着便是各种的基础设计。

其中,关于碑心石的采建,便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整体重量高达320吨的碑心石,是上百位工匠们费尽心血从山上一点点地开凿出来的。

为了将这块巨大的石料运回北京,工人们又对其多次“瘦身”。

直到碑心石的重量被削减到94吨的时候,才终于将这个这个大块头运到了火车上。

耗时了七个多月,碑心石终于从青岛的浮山运到了天安门广场。而这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保证能够做到。

当石料运抵后,北京的工人也开始了紧锣密鼓地施工,争取让碑心石早日竖立在那里。

与此同时,兴建委也对碑身上的刻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要知道,正面的碑文,早就确定是由毛主席来书写,他老人家的字大气磅礴,正符合纪念碑的风范。

只不过,至于背面碑文的嘛,虽然内容已经确定了,但是让谁来书写,却是一个难题。

为此,有人提出还应该由毛主席来书写。可正反面的碑文全部由一人来书写的话,有些不太合适。

当时,林徽因也是兴建委的成员,她在与丈夫梁思成讨论的时候,觉得无论是正反面的碑文,都需要由我们的人民领袖来写,这样才能显示出庄严,也有着不一般的历史意义。

于是,他们夫妻二人商议以后,找到了彭真同志。

一见面,林徽因便提出了自己的来意:“现在,正面的碑文已经确定了,可是这背面的碑文究竟让谁来写还是一个问题。”

彭真思考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既然正面是毛主席的字迹,背面的碑文尽量还是换一个人。对了,周总理的字也很有浑厚的风格,也适合碑文的书写,我们可以请他来写嘛。”

这个提议,瞬间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同。于是,彭真便将这个想法向党组织提出了申请,并很快得到了批准。

毛主席、周总理亲写碑文

在得到书写碑文这一任务后,毛主席与周总理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毛主席认真地写了三遍之后,才将这三份草稿送到了兴建委。

同时,他还让人传来口信:“请各位专家们对这三幅字多提意见,也可以从每幅其中取出字进行重新编排。如果都不行的话,也可以重新再写几份。”

得知毛主席送来了草稿之后,兴建委的成员们一窝蜂地拥来看。只见毛主席的八个大字虽写在小小的纸张之上,依旧不失大气磅礴的风范。

最终,专家们经过仔细商讨之后,从每幅字中各取最好的排列在一起。

虽出自不同的字幅,可摆在一起,其神韵就像是一气呵成而写就的,丝毫没有拼凑的感觉。

当周总理知道让自己写碑文的时候,他先是一怔,随后便答应了下来。

要知道,在我党的高级干部中,周总理的“颜体”字可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对于这项重任,他却没有任何随意的态度,反而十分严肃认真。

当时正值新中国各项工作起步阶段,身为总理的他,自然是日理万机。

可是,为了能够将碑文写好,周总理在早起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将这150字的碑文写一遍。

要是觉得有哪个写得不好,他就在晚上结束工作以后抽出时间来多写几遍。在练习了整整一周,写了40多遍之后,周总理一气呵成,将整篇碑文落于纸上。

他从自己写的40多幅中,选出了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然后将其叠好,来到了纪念碑的施工场地上。

在那里,雕刻家刘开渠日夜在工地上参与建设。周总理将自己写的碑文递到刘开渠手中,谦虚地问道:“您看怎么样?”

刘开渠看向纸张,单拎出来上面的每个字,都是十分具有美观性。在笔画之间,也不乏刚劲之气,整体来看,结构也是既流畅又严谨。

于是,他惊讶地说道:“我只看过您写的题词,还从来没看到写的这么多字又写得这么工整的作品呢。”

就这样,纪念碑正反面的碑文全都确定了下来。而要将纸张上的字,扩大20倍放到碑心石上,这对雕刻家魏长青而言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这些字写在纸上的时候,不过两寸而已。可要雕刻上去,单一个“永”字,就足足有两米高。

为此,测绘局的工人们在奋战了几个日夜之后,终于用投影机将字投射到碑心石上,并将每个字描下来。

紧接着,就轮到魏长青上场了。由于石碑无比脆弱,一刻就崩,魏长青又另想它法,才终于将大字打了出来。

为了做出鎏金效果,周总理还特批了130两的黄金,镶嵌到碑文上。这样一来,可保300年不掉色。

至于承托整个碑身的两层须弥座,则是由林徽因设计。作为一代才女,她的设计思路以盛唐的风格作为蓝本,并在病床上完成了整体的设计。

大到整体的平面规划,小到上面的装饰纹样,林徽因都一点一点地去推敲,反复修改,才有了如今我们所看到极富美感的须弥座。

1958年5月1日,历时9年之久,无数人付诸心血的纪念碑终于隆重揭幕。

在阳光之下,由毛主席与周总理题写的鎏金大字正在闪闪发光。而这些文字,也激励着我们永远不忘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福建党史月刊: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党史博采:周恩来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党史天地: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的故事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理解和感悟》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