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三国鲁肃简介-三国鲁肃官职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三国鲁肃简介,以下关于三国鲁肃官职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本文匹配到多条相关结果,欢迎阅读!1、三国演义鲁肃人物简介2、三国时期东吴四英杰之一――鲁肃简介3、三国中鲁肃比诸葛亮高明在哪里?三国奇才鲁肃简介三国演义鲁肃人物简介

答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197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 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

“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历代评价

孙权:①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②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③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与一语,便及大计,与禹相似,故比之。

三国时期东吴四英杰之一――鲁肃简介

答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东汉王朝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当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袁术得知鲁肃迁居速赶来阻拦。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利到达居巢。

不久,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

刘子扬是鲁肃的好友,写信给他,信中说:“当今天下豪杰蜂起,凭你的资质才干,尤其适宜于当今社会形势。你还是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亲,不可滞留东城。现今郑宝这个人,在巢湖拥有一万多兵众,占据富饶的地区,庐江郡许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况我们这些人。看他的趋势,还会广聚更多的人众,机不可失,你应该速去那儿。”

鲁肃同意了刘子扬的意见,安葬完祖母,返回曲阿,当即整顿行装,欲投奔郑宝。正巧周瑜已经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了吴郡,鲁肃去见他,把刘子扬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都对他说了。时孙策已经去世,孙权仍住在吴郡。周瑜劝鲁肃留下来,他说:“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当今时势,不仅君主可以选臣下,臣下也可以选择君主’。如今孙权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况且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论证,接承天命替代刘氏者,必定起于东南,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造建起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现在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我正领悟到这个道理,你不必把刘子扬的话当作一回事。”

投奔东吴

鲁肃从其言。周瑜马上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并且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

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非常高兴。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孙权对鲁肃说:“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如今曹操,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孙权又说:“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

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

鲁肃尽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

合纵抗曹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命甘宁西攻江夏,斩太守黄祖,进而准备夺取荆州。

曹操本无暇南顾,如今见孙权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荆州,养成羽翼。于是在七月份开始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

同年八月,刘表病死。鲁肃向孙权进言:“荆楚之地与我们江东邻接,顺水而往可达北方,外连江、汉,内隔山陵,有如金城坚固,沃野万里,士民富足,如果占有这块地盘,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业的基础。如今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素来不和,军中的将领也由此分为两派。加之刘备是天下枭雄,与曹操存在矛盾,寄身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们协力同心,上下合力,我们则应该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德,我们就应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我请求奉命前往荆州向刘表的儿子们吊唁,并慰劳他们军队中的将领,以及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乐于从命。如果这件事处理得好,则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现在如不速去荆州,恐怕让曹操赶做在前面了。”说完,鲁肃提出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了解情况。孙权批准了他的请求。

鲁肃刚到夏口,闻曹操已向荆州进兵。鲁肃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准备南撤渡江。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境内),鲁肃与刘备相遇。鲁肃说明了孙权派自己来的使命,然后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问刘备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说吴巨是个没有作为的庸人,劝刘备不要去依靠他。接着,详细述说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决定并力抗曹。这时诸葛亮正跟随着刘备,鲁肃对诸葛亮说“我是你哥哥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交情。刘备率部进驻夏口(今湖北汉口),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渡江东侵,召集众位将领商议,将领们都劝孙权降曹。唯鲁肃不发一言。

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跟到屋檐之下。孙权知他要单独表述意见,就拉着他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观察众人议论,都是想让您失误,不足以与他们共谋大事。当今我鲁肃可以迎接曹操,对于将军来说却不能。为什么这么讲?如今我迎降曹操,曹操理当送我回到故乡,品评我的声名地位,总还能做个小官,乘牛车,有随从,交游士大夫,慢慢升迁上去,也少不了做个州郡长官。而将军您迎降曹操,将把您作如何安置呢?希望您早定大计,再莫听取众人的议论。”孙权听完,叹息道:“这些人的主张,深深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长远大计,正与我的想法一致,这是上天将你赐给我啊!”

此时周瑜正在外地,鲁肃劝孙权将他召回。周瑜归来,更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运谋划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

大战结束,鲁肃先行归来。孙权聚集众将,大张旗鼓地迎接他。鲁肃进殿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示敬,并对他说:“子敬,我扶鞍下马迎接你,足以表彰你的功劳吧?”鲁肃趋前几步,摇头说:“未能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鲁肃就座后,才徐徐举鞭说:“我希望至尊的威德遍及四海、总括九州,完成帝王大业,再用软轮小轿车召见我,这才算显扬我。”孙权听后,抚掌大笑。此后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

赤壁战后,刘备派人谒见孙权,请求借荆州。吕范等将领劝孙权扣留刘备,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陈说此意。唯鲁肃从全局考虑,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孙刘联合,共同抗曹。鲁肃说:“您(孙权)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太大了。我们刚刚占有荆州,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实是上策。因为这样一来,曹操多了一个敌人,我们多了一个朋友。”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曹操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震惊之下,落笔于地。

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代替自己。信中说:“当今天下,正值混乱多事,这正是我日夜忧心的事,愿陛下预先考虑尚未发生的事,然后才想到安逸享受。现在既然与曹操作对,刘备近在公安,边境附近的百姓尚未归附,应当用良将前往驻守镇抚。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我死之日,也就没有牵挂的事了。”孙权了周瑜的建议,当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私属部队四千多人,以及原来的奉邑四县,全都转归鲁肃所有。鲁肃开始时驻守江陵,后移兵下驻陆口。威望恩义,大行于众,部属增加万余人,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随孙权攻破皖城,改任横江将军。

在此之前,益州牧刘璋法度纲纪颓败废弛,周瑜、甘宁等人曾劝孙权借机攻取蜀地。孙权就此事征询刘备的意见,刘备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假意对孙权说:“我与刘璋托名为皇族后裔,希望借助先人英灵,以匡救汉室。如今刘璋得罪了大家,我独自心内惊惧不安,不敢听说攻取蜀地的话语,希望您对他实行宽恕。如果这个请求没有得到答复,我当披散头发归隐山林。”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然而,后来刘备却向西进军,图谋吞并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孙权明白刘备的意图后,勃然大怒,骂道:““狡猾的东西竟敢耍弄诈术!”对刘备深为不满。

三国中鲁肃比诸葛亮高明在哪里?三国奇才鲁肃简介

答鲁肃简介

:鲁肃,有戏剧中与历史上的两种形象。忠厚近似愚昧,儒雅误为可欺,稳重变成胆小,这是戏剧作品中塑造出来韵鲁肃形象。历史上的鲁肃却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少有的文武兼长的名将,东吴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正如陈寿《三国志・吴书》赞之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坍;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罗贯中的笔下,鲁肃是一个反应迟钝,又是一个善于调和的人。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鲁肃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虽然在心高气傲的周瑜和才略超群的诸葛亮面前显得暗淡无光,但是他高明的战略思维和谋略艺术,总是在他的主公孙权面前体现得淋漓尽致,高人一筹。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稳固的孙刘联盟,就 没有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也就没有后来江东基业发展成为吴国的升华。

当吴太夫人谈到时常患病的周瑜,好与诸葛亮比较,容易动怒,担心年寿不永,影响江东发展时,同样也为周瑜担心的孙权则对吴太夫人说,子敬(鲁肃)之才不亚于公瑾(周瑜)。有此人在,可安江东20年。这是一句中肯的评价,充分体现出了青年孙权的慧眼识人。

鲁肃是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倡导者。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路线图,而实际上诸葛亮也清晰地看到了汉室的气数终将耗尽。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势力削减,而刘备在迅速崛起,孙权固有江东后,势力也得到了发展。三足鼎立的雏形已经形成。

孙权是鲁肃的知己,鲁肃也是孙权的知己,二人对天下形势和吴国策略的谈论终于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鲁肃单独对孙权说,主公可望在将来称帝。立即被孙权痛斥。孙权说,如今天子还在许昌,汉室是天下之主,怎么能够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鲁肃立即跪下,点破曹操和刘备都有这种心思。孙权这才说,他是深知时机不到啊。鲁肃立即喜上眉头,说原来主公早有天下之志啊。

鲁肃与孙权的对话,是新版《三国》中最大的看点之一。当周瑜与曹仁打得难解难分,两败俱伤时,诸葛亮派赵云乘虚而入,取了南郡,坐收渔利。气得周瑜落于马下,周瑜发誓要与刘备血战,夺回南郡,这势必会破坏脆弱的孙刘联盟。而一旦孙刘两家火拼,两败俱伤,曹操必定是渔人得利。鲁肃为孙权出谋划策,坚决阻止周瑜攻打南郡的赵云。而且鲁肃对孙权曾说了这样一句眼光独到的话,孙刘两家在30年之内结成联盟,江东基业大事可成。

鲁肃看到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达30年之久的联盟策略。这在当时曹、孙、刘还都属于割据势力的时候,就看的如此长远,而且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战略谋划,的确是令人由衷钦佩的。

鲁肃谋事议事的眼点主要是东吴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辅佐年轻的孙权善始善终地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的关键所在。例如,周瑜对诸葛亮屡动杀机,看似为东吴除掉一个强劲的对手是正确的,但却是害人害己的行为。因为当时的江东离不开与刘备的联合。

鲁肃是孙刘联盟的策划者和实践者。在赤壁之战之前,了解诸葛亮事事比自己高明的周瑜心里十分嫉妒,让诸葛亮造箭,以及祈东南风,这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周瑜就想以此使诸葛亮伏法,除掉这个眼中钉。是鲁肃处处周旋,事事协调,弥合两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大智大慧的诸葛亮又何必总是显露自己,总是将自己看穿周瑜心事的聪明透露给鲁肃,又使周瑜知道呢?当然诸葛亮得到了周瑜“此人有神鬼莫测之术”的高度评价,但是也得到了周瑜无论如何也要除掉诸葛亮的杀机。

罗贯中这样的写法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历史的真实是,杨修总是能够提前看穿曹操的心事,但最终死于曹操的刀下。

古人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总是看破他人,尤其是看破上级,看破大人物心事,而且还要显示是自己一眼就看穿了,这决不是一件好事。而智慧如诸葛亮者恰恰在这里犯了智者的大忌。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而且这里的关键在于,诸葛亮的显露聪明,导致周瑜的嫉妒,两人都是各自集团中影响最终决策的中枢人物,两人关系的恶化与诸葛亮的太聪明是息息相关的,这又成为破坏两大集团联盟的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鲁肃从不在他人面前显露聪明,而只是在自己的主公孙权需要的时候,显露自己的超凡眼光和高超策略,这是真正的智慧。

人都渴望聪明,羡慕聪明,渴望自己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渴望自己是太阳底下无人不知的聪明人。而其实这种想法就是再也愚蠢不过的了。假如一个人真的达到了这个世俗之人人人期盼的目标,那么其悲剧就必将迟早上演,结果是什么呢?《三国》中早慧的神童孔融父子包括曹操的儿子曹冲无不死于非命。苏东坡则一针见血地说,生个儿子一定不要太聪明,方能“无灾无难到公卿”。而司马懿作为曹操亲自为曹冲选的师傅则感叹,曹冲公子是死于自己之手啊,他太聪明了,超过了所有的兄长,所以他早晚不得不死。

当然,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以及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但是如果要从诸葛亮和鲁肃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学到策略,那么我们在学习诸葛亮的智慧的同时,也不妨学学鲁肃的“愚”商,二者互补会更有效果。

而在我们广泛地剖析古今中外关于合作、和谐、和平策略的案例中,鲁肃这个人物就是三国之中十分有代表性,对今天的和平外交智慧有着深刻启迪的人物。后来的司马氏集团中的羊祜也是一个善于将和谐与和平用为谋略,而为司马炎一统天下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人物。

历史的真实是,先是有了鲁肃对周瑜的慧眼识人,赞助初出茅庐的周瑜,两人结为好友,后来周瑜将鲁肃引荐给东吴。于是,就有了东吴版的“隆中对策”。鲁肃像诸葛亮一样预见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对孙权做了分析,他更是坚定不移地推行孙刘联盟的战略决策,并将之视为生死存亡的命脉。正是这样,所以孙策在去世之前,对孙权说,子敬(鲁肃)之才不亚于公瑾(周瑜)。孙权则说,有此人可安我江东20年。

是人才重要还是战略重要?柯林斯说,人才比战略更重要。因为有了一等一的人才,就必然会有一等一的战略。而即使有了一等一的战略,却没有一等一的人才去贯彻和执行战略,那么好的战略也大打折扣了。所以,无论是孙权之有鲁肃还是刘备之有孔明,都验证了这个道理。而曹操阵营的人才济济就更是如此了。

人才比战略更重要。大智大慧的诸葛亮是人才,大智若愚的鲁肃也是人才。有时候,“愚商”比“智商”更重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三国鲁肃简介-三国鲁肃官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