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什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相关资讯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什么俯首甘为孺子牛,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2019-05-06 09:5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黄珍珍 王波 通讯员 梅薇

宁波市民康医院院长 陈亚萍

刚刚过去的4月,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宁波市民康医院院长陈亚萍的日程满满当当。月初,她赶往北京参加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领取了民政部四年评选一次的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成为我省唯一获奖者。从北京回来后,行事低调的她推掉数个媒体采访,披上白大褂一头扎进工作。眼下,医院刚竣工的扩建工程绿化项目正在紧张收尾中,陈亚萍与团队正忙着制定新一轮医护人员招聘计划,以确保今年8月新院区能向公众开放。

谦虚低调、敢拼敢闯、有爱心,是同事们对陈亚萍的评价。在医院,她的身份是多元的,既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院社会化精神康复学科带头人,又是院长、党支部书记,是医院工作的掌舵人。从业30年来,她俯首甘为孺子牛,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医院,用爱心铸造精神障碍者的阳光家园。

1989年,19岁的陈亚萍一毕业就进入了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成为一名护士。 2006年底,能力出众的陈亚萍被任命为医院院长。上任不久,不走寻常路的陈亚萍就提出争“二甲”创“三乙”的大目标,让早就过惯安稳日子的职工们大为惊愕。曾有业内人士问陈亚萍,“民政医院凭什么与专业医院竞争?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浙江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宁波市民康医院外景

的确,长期以来民政系统医院只需按要求完成“托底工作”,对于医院的功能和定位模糊不清,学科建设停滞不前,导致不少医院在很长一个阶段处于封闭、保守的状态。但陈亚萍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倘若裹足不前,终究会被淘汰。面对医院学术经验缺乏、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等发展瓶颈,数年间陈亚萍带领团队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不断提高医院软硬件实力。2014年,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被评为三乙专科医院,成为我省唯一一家通过三级医院评审的民政医院。

荣誉并没有带来满足。心系病患的陈亚萍还有一个心愿:让人们了解精神卫生事业,让康复后的精神障碍者能真正被社会接纳。

提起精神病院,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影视作品中铁丝围墙、特殊病房等场景。阳光和煦四月天,在陈亚萍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童家村的这家医院,一切固有印象都被眼前的景象一扫而空——院区内绿树成荫,东面占地60亩的康复农场果蔬飘香,不远处大片花海摇曳。在这里,医院被称作“社区”,病人被唤作“休养员”,他们与医护工作人员一起生活、工作。

“以往针对精神障碍者的康复措施针对性不强,例如做纸盒、串珠子等,实际上在回归社会后很难有应用场景。”陈亚萍说。从2009年开始,针对精神障碍者社会适应性不强、病耻感重、社会接纳程度不高等现状,陈亚萍带领团队,在传统精神康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专业融合、医院和社区融合的模拟社会场景康复模式,率先将社区治理理念运用到精神障碍者的社会化康复中,为精神障碍者建起爱心家园。

在“社区”阳光超市、烘焙坊、洗衣房、画室、缝纫室等处,我们见到不少“休养员”的身影。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工作服,每月按时上班、领工资,与医院职工无异,唯一区别在于胸前的铭牌上写着“实习”字样。“这是为了消解病患与医生之间的界限,让他们能融入身边的场景与生活。”陈亚萍笑着说,“社区”作为打通精神障碍者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为患者康复后有尊严地重返社会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医院帮助一批又一批精神障碍者回归社会、找回自我。在陈亚萍的影响下,专家学者、画家、学生、社工等纷纷加入医院文化志愿者团队。在志愿者的启发下,休养员们2000多幅精彩作品相继诞生。2017年7月,医院在宁波博物馆主办“原生艺术与精神康复高峰论坛”,100幅精神障碍者原生画与衍生文创产品在现场展览,在大众和特殊群体之间架起了一座“看得见”的桥梁。

“今年新院区将会增加失能失智照护、临终关怀区以及创业公益平台。希望患者能真正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幸福生活。”对于未来,陈亚萍不敢懈怠,她说要做的还有很多。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什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相关资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