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如何体现中国农耕社会特点的?300字」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牛郎织女的传说是如何体现中国农耕社会特点的?300字,以下关于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表现了什么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中国民间传说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是祖先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民间传说内容丰富、绚丽多彩,历经千年仍然在文化的星河中熠熠生辉,在这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凭借其广泛的社会传播,成为了古代民间传说的代表之作。从先秦到民国,这一故事逐渐从简单的星宿天象进化成了家喻户晓的浪漫传说,每一个时代的传承都在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和意义,深刻反映出了当下社会的时代诉求,展现出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和精神。今天就让我们再度领略牛郎织女这一远古民间传说的魅力,从中探析社会更迭下人们对于文化改造的诉求。

牛郎织女图

一、从星宿崇拜到世俗神话:古代牛郎织女故事流变历程

1、先秦萌芽——两颗星星

牵牛织女星最早的记载存在于《诗经》当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晥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首诗是古人首次在文学作品中把牵牛星和织女星结合在一起,但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并非颂扬美好的爱情,而是借星宿的名义讽刺当时的统治者,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除了《诗经》以外,《大戴礼记•夏小正》也有关于牵牛织女星的记载:"七月,汉案户,寒蝉鸣,初昏,织女正东向。"这里的牵牛星、织女星是纯粹的天文名词,古人通过两颗星宿在天空中的具体位置来辨别月份。

从先秦时期史籍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此时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还并没有被人们赋予情感和人性,但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这两颗星宿的天文研究已经相当透彻。牵牛星和织女星以银河为分界线,前者位于银河东侧,后者位于银河西侧,仅在七月才能遥遥相望,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后人的故事创作提供了灵感,也为后来历朝历代的故事流变打下了基础。

牵牛织女星

2、两汉初始——星星神化为神仙

西汉时期是牛郎织女故事真正的诞生期,随着董仲舒"天人合一"理论的提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现世与上天之间的关联,此时的星辰在人们心中不仅仅有指示时间的作用,更有信仰和暗示的功能。因为天上星辰不同时期的形态变幻,经常会与现实生活中的福泽或灾难相对应。由此,"牵牛"和"织女"逐渐从浩瀚银河中普通的两颗星宿变成了两个神仙角色。

《史记•天官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在这里,"织女"已经成为了天神的子孙,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此时的"牵牛"还只是一头被用来祭祀的牲口,二者的地位并不平等。直到汉武帝时期,牵牛和织女才真正能够相提并论。在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了训练水军,对外扩张,开凿了一条沟壑,名曰昆明池,两侧分别树立了牵牛织女的塑像,这时的牵牛也和织女一样成为了神仙,并且具有了人的形态,两尊塑像还同时受到了周边百姓的顶礼膜拜。

这一对隔河相望的男女标志着牛郎织女历史形象的形成,但美中不足的是,仅从二者的位置来推断,我们无法真正明晰二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坚贞不渝的爱情更无从谈起。到了东汉末年,牛郎织女已经不再是两尊单纯的石像,文人墨客开始以此为素材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了很多优美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古诗十九首》中所写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这些诗歌当中,牵牛和织女已经变成了备受相思之苦的夫妻,银河变成了阻断二者爱情之路的障碍,牛郎织女的故事框架已然成型。

牛郎织女石像

3、唐宋发展——世俗化的神仙

唐宋时期,文化高速发展,思想较为开放,牛郎织女的故事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银河虐恋,而是逐渐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二者虽然依旧属于天界,是典型的神仙,但是他们也会产生和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也会犯下凡人的错误。比如唐代的《灵怪集》中就有织女下到凡间与凡人私相授受的情节,这与之前牛郎织女的深情形象完全不符,颠覆了大众的认知。在这里,勤劳善良、忠贞美丽的织女变成了一个只顾享乐的花心少妇,这是牛郎织女神话异化的表现,反映出了唐代的享乐风气,也充分表现出了牛郎织女神话已经在民间深入人心。

牛郎织女故事在唐宋广泛传播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在唐诗宋词中曾大量出现了这一意象,基本上描写七夕的诗歌中都少不了牛郎织女的影子。唐朝诗人或以这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人间悲惨离别,或者直接替牛郎织女感到悲伤,题材丰富多彩。而宋朝词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鹊桥相会"这一内容,以牛郎织女为主题的诗词创作数量更加庞大,据统计,《全宋词》中有182首诗歌都存在这一神话。这表明,牛郎织女的故事从唐宋时期开始已经彻底进入到中华民族的主流话语体系。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4、明清成熟——神仙变为凡人

明清时期,众多通俗小说和戏曲应运而生,此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不仅在文人群体中广泛传播,就连普通百姓也深深的为这一浪漫的爱情故事而着迷,经过了几代的口耳相传,这一故事在唐朝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众多的版本,许多小说家以此为素材,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进行了极富想象力的再创作。

《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就是诞生在明清时期的经典中篇小说,该小说总字数约两万字,共五十七则,每一则故事都有一个四字标题,作者凭借其高深的文学造诣,在庞大的篇幅中融入了各种典故和诗文,将牛郎织女从出生到相恋,从成婚到分别的整个过程详细的展现了出来。整本书的故事结构基本上都构建在前朝的故事基础之上,但书中的细节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此外,小说的作者还将许多其他的民间神话传说与之杂糅,比如"月老佥书""天帝旌勤""玉皇阅女""太上议亲"等等,这些情节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增加了这一故事的民间影响力,从此,牛郎织女的故事正式从"雅"过渡到"俗",成为了中华民族记忆中永远的文学宝藏。

牛郎织女戏曲

二、时代文化倾向的深刻烙印:近代牛郎织女"大变样"

1、民国: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

清朝末期,西方的先进文化和自由思想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式席卷了长期封闭的中国大地,各种政策改良与社会革命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成为了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救亡图存的主要力量,许多有识之士不仅大力引领了政治经济变革,更兴起了对传统文化的革新。牛郎织女故事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代表者,在近代被屡次改写,众多文人借助报刊、戏剧、书籍等大众传播新形式对其进行再塑造,以求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改编版本当中,京剧《天河配》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在这个故事当中,牛郎织女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形象,它把整个故事发生背景都移动到了人间,更加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也反映出民间的普遍苦痛。《天河配》当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现象以及社会问题,比如牛郎被兄长霸占家产,牛郎织女被封建婚姻制度所胁迫。这些情节与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相对应,这一故事的广泛传播使更多的民众意识到了自己究竟置身于怎样的黑暗社会之中,有效帮助了一代代人对自己当下的处境进行反思。

牛郎织女生活图

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现全新的意识形态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全新的国家意识形态成为了当务之急,对民间文艺进行革新和改良学校教育就成了最重要的手段。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四大民间传说之首,在这一故事中融入主流意识形态能够有效的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新时代思想,所以众多文艺工作者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牛郎织女故事进行改编,并将其加入到学校教材的编写中,以扩大其受众面。但无论以哪种形式进行宣传,反封建都是其中不变的主题,人们往往能从这一经典的神话传说当中感受到人物反抗强大势力的勇敢和无畏。

3、改革开放后:具有商业性和娱乐性

改革开放后,整个中国的经济水平飞速提升,物质生活的改善让国人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世纪,牛郎织女的故事早已经突破了文学或艺术的范畴,呈现出市场化和娱乐化的态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说元素被多次运用在影视剧和广告宣传中,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和热爱。

以2006年的《牛郎织女闹分手》这部影片为例,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牛郎被贬下凡尘,在人间与众多好友一起创业,成立了一家婚姻介绍所,并且大获成功的故事。剧中的男女主角是一对穿越时空的恋人,两人经历了曲折的聚散离合,最终收获了圆满的结局。该故事影射出当下社会的男女爱情观念,充满着浓厚的娱乐色彩,与传统故事大相径庭,但观众却能很轻易的从这部电影中找到牛郎织女故事最原始的影子。除了影视作品之外,当今的牛郎织女故事多被运用在七夕节的广告宣传之上,浪漫的故事不但能够传达正确美好的爱情观,还能吸引青年人积极消费,这是牛郎织女故事具有商业性的表现。

《牛郎织女闹分手》

三、千年的历史沉淀:牛郎织女故事中蕴含的文化记忆

1、星辰崇拜的信仰记忆

牛郎织女原本就是天上的两颗星宿,用来为人们指示时间,织女星朝向正东就意味着秋季已经到来,准确的判断季节对农业生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农耕经济的影响下,星辰的地位逐步提高,从一个单纯的自然物成长为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于遥远的星辰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甚至赋予了它们许多神秘的色彩,到了汉朝,牵牛织女星甚至演变成了掌管天下农业兴衰的神明,遭到了群众的普遍崇拜。在后期历朝历代的故事演变过程当中,古人将这一信仰逐步加深,构成了星辰信仰的文化记忆。

2、农耕文明的劳动记忆

从上天走向世俗,从虚幻走向现实,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出的并不仅仅是神仙眷侣的美好爱情,还有农耕文明下最普通劳动者的真实写照,男耕女织的经典生产方式在其中被展现的一览无余。仅从牛郎织女的姓名来看,我们就能明晰古代家庭生产生活时的男女分工,"牵牛"代表的是男子在田地中的辛勤耕耘,"织女"代表的是女子在家中认真织布,再加上各种文学作品中对于牛郎织女生活细节的点缀,我们能很明确的获悉古代家庭的农耕运作方式,所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也加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劳动记忆。

牛郎织女中的男耕女织图景

3、七夕的节日记忆

七夕节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背景而产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牛郎织女故事的发展初期,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联系,因为牛郎织女在那时还并没有鹊桥相会的场景,二者只是被迫分隔两地无法相聚,但在后世的传播之中,人们不满足于这种纯粹悲剧的结局,这才逐步衍生出了一年一会的半团圆式的大结局,七夕节的各种习俗也逐渐普遍起来。在现代消费主义和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七夕节又被现代人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定义,近几年,这一节日在社会上越来越火爆。诚然,现代人对于七夕节的大肆追捧保存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记忆,有利于牛郎织女这一远古神话的继承和发展,但如今的七夕节已经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本的内涵,对于今后的故事流变也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牛郎织女电影

结语:

从指示时间的两颗星宿到充满民族记忆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其文本话语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璀璨夺目,沉淀下了许多遥远的民族记忆。如今,牛郎织女的故事依然闪耀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成为了中华民族向往的爱情范例。在牛郎织女故事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不同历史阶段下人们的思想诉求,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这一古老的民间传说还会继续呈现出更多的色彩,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社会如何记忆》

2、《古诗十九首初探》

3、《昭明文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牛郎织女的传说是如何体现中国农耕社会特点的?300字」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表现了什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