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分析:吹箫人去玉楼空的相关资讯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吹箫人去玉楼空,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头条创作挑战赛#

箫声咽

原义:箫声咽,出自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原义是吹箫的声音凄苦呜咽,表达离别、相思之情。

翻看古书久了,会发现一些意象在古书中反复出现,比如箫,就是古诗词中的常客。

箫,又称洞箫,多用竹制作,是流行于汉族民间的吹管乐器,可合奏也可独奏。箫笛同源,源自远古模拟风吹声的骨哨,唐朝之后箫笛分家,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尚书.益稷》中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语句,说明箫历史悠久,少说也得有四五千年了。农业文明时代,古人生活变化不频繁,娱乐消遣方式单一,箫也渐渐陪伴成了人们日常的一种爱好和寄托,衍生为男欢女爱的信物、侠士剑客的武器、才子雅士的佩饰。

箫的音色圆润轻柔,清幽凄婉,恬静秀雅。独奏名曲有《鹧鸪飞》、《妆台秋思》、《柳摇金》等,琴箫合奏名曲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与箫相关的历史典故很多,如著名的弄玉吹箫,描绘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男欢女悦、凤凰于飞的爱情故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灵感源泉之一;悲歌散楚,唱的是霸王项羽兵败被困,四面楚歌,箫声扰乱军心,项羽顿消英雄气、陡长儿女情,自刎于乌江边上;还有借史讽今的,如阮籍“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描写日常劳作的,如鮑照“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渲染热闹场面欢快情绪的,如辛弃疾“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等等,不胜枚举。

也许是音色所致吧,古诗词中箫的意象多呈现为幽怨之音、伤感之情、悲愤之声,伤别离、怀友人、闺中怨、相思情。如辛弃疾的“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李清照的“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龚自珍的“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流传最广的可能是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最喜欢、感觉最有兴致的是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词义简洁通畅,晓白自然。上片伤别离,下片伤流逝。开篇箫声咽三字,劈空而来,借弄玉萧史凤凰和鸣之欢乐,反衬离别之苦、相思之情,让人哽咽。下片借用汉陵古道,寥阔的境界、雄浑的气象,摹写离别场景,寄托家国兴替、古今更迭之感,令人感慨。箫声咽三字笼罩全篇,悲凉呜咽,痛入心扉,情真意切,意境深远,写出人类共有之情。

箫声在诗词里,在生活中,缓缓地沉浸于古人的苦乐悲欢。

箫,今在何处。

在孩子的课外特长班上,在舞台音乐表演的伴奏里,也在少数人的情怀中。表演性、功利性或许更多一些,抒发思绪、自我沉醉的属性或许更少一些。

箫似乎没落了。不仅箫,很多乐器也是如此。

这实属正常。现代科技带来千变万化的手段,工具、网络等各种消遣方式眼花缭乱,现代人有无数渠道发泄情绪。大问题可求医问药,可诉诸法律,可公开质疑;小情绪可上网聊天,可环游世界,也可聆听音乐。相比而言,诉诸音乐的自然就少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欢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寄托,没有必要遗憾。

唯有人类苦痛的感受似乎是常在的、不变的。慢时代有慢时代的痛苦,快节奏有快节奏的烦恼,苦痛内在的本质是相通的,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出有太大改变。

在享受现代文明快节奏宣泄、抚慰的同时,可不可以回归些许慢时代的安静、素朴,比如吹吹箫,缓一缓,静一静,停一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分析:吹箫人去玉楼空的相关资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