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台湾的资料20字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台湾的资料,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有关台湾的历史资料

答台湾的原住民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

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据台湾;1954年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造成台湾同祖国分离的状况。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

扩展资料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世橡裤燃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梁虚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纯悉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关于台湾的介绍

答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全省原本共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后来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之后,在1979年又将高雄设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厅弊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人们对海的知识逐渐增加,从水中走出来的人类开始把大海为人所用。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徐福没有回来,但是两岸的来往在以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 作为专门的历史地理书籍记载台湾的是在《前汉书》。进入汉代,关于台湾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鯷”应该指的就是台湾。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鯷”即为北台湾,“夷州”为中台湾,“澶州”为南台湾。在三百年前的荷兰人连少挺(Linschoten)所绘的台湾地图中,也把台湾分为三个岛。把台湾分成三部分,说明对台湾的认识在加深。 直接描述台湾情况的是在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国扮余族志》中谈及在孙权黄龙2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毁弊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当然也有人说此时的“夷洲”就是广东或海南某地,但是从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物产、习俗等方面考证,应该是指台湾。通过《临海水土志》,使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 颇有大志的隋炀帝,施政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纪录,但对外对内征战却有特殊的喜好,当然也对早有前朝前代所关注的台湾起兵。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6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琉求”是何处?历来争议较大。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对台湾已经相当了解。在《宋史·外国列传》中则明确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称“澎湖”,烟火相望。赵汝适的《诸蕃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当然所记内容不详细。 对于台湾的名称,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台湾政治名人连战出生于当地世家,他的祖父即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横在代表作《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因为明代时期的闽南人历尽艰辛到达台湾后,因水土不服和劳累困苦,病死者众多,死后连尸骨都无法运回故乡,“故以‘埋冤’名之。”因为“埋冤”不吉利,而闽南话“埋冤”又与“台湾”同音,所以易名为“台湾”。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移民确实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但是,连横先生的结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台湾”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台湾”吉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台湾”名称的由来并非如此。 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 ”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 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中土。”“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台湾的历史简介20字

答台湾的历史简介: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备镇,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仿稿粗治至今。

扩展资料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敬嫌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

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

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

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关于台湾的知识

答简称台。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省会台北。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口截至2005年12月份为2277万。少数民族有高山族。台湾由台湾本岛、周围属岛和澎湖列岛组成,共有大小岛屿88个,被称为多岛之省。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自然条件优越,有渔、盐之利。硫黄、石油、金等矿产储量极丰。林业资源丰富。盛产樟木、红木、台湾杉等。农业盛产稻米、茶叶、水果等。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化学、电力等。大都集中在西部平原,分别以台北、台中、高雄为中心,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弧形工业带。台湾名胜较多,著名的有日月潭、阿里山、北港妈祖庙、半屏山、郑成功庙、阳明山公园、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地理概况

台湾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北向东海。总面积为3.6万平方千米。台湾本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最长达394千米、东西最宽为144千米,呈纺锤形。河流有浊水溪、大甲溪、曾文溪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脉和海岸山脉(又称台东山脉)像5条巨龙蜿蜒起伏启东北向西南平行伏卧在台湾岛岛上,统称台湾山脉,玉山主峰海拔3952,为台湾和中国东部最高点。台湾山地多火山、温泉和地震。台湾平原约占全岛面积的1/3,多在西部沿海。

气候特点

台湾属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型气候。年均温约20~25℃,岛上年均降水量可达2400多毫米,东北部与西南部的雨量季节分配不同。台湾山地高寒,多雨雪。冬季,2500米高坡常有积雪。北部的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北段。中部的玉山及其附近群峰。皆以深型碧冬积雪著名。

自然资源

台湾地区矿藏丰富,有200多种。硫黄、金、铜、天然气和煤是台湾最主要的矿产,此外石灰石、大型租顷理石等储量也较高。台湾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1/2,被称为绿色宝岛。有很多世界上濒危的生物,如台湾杉、铁杉、台湾猕猴等。

交通运输

台湾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交通运输十分畅通。铁路是台湾交通运输网的骨干。环岛公路成为台湾贯穿南北的陆路交通大动脉,台湾山地交通主要以环岛公路和东西横贯公路为主。台湾的海运较便利。港口多集中于台湾本岛。有基隆、高雄、花莲港等。航空运输较发达,可通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经济概况

20世纪80年代。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是海岛型经济区,主要工业产品中以化纤、制糖、电子、半成品加工等为主。台湾经济对美国、日本的依赖性很强。

文化习俗

台湾民俗的一大特色是宗教信仰盛行,所以台湾被称为一个多神之岛,这里教堂寺庙遍布各地,信徒众多。当地人信奉的神灵儒、道、释一应俱全。供奉的主神有200多种,主要有观音、妈祖、土地爷、释迦牟尼、关公、保生大帝等。其中香火最旺的是妈祖。综合来看,高山族的原始信仰、民间通俗信仰与多种正式宗教信仰,是台湾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

省会:台北

台北市位于台湾北部,四周被台北县包围,面积27212平方千米,是台湾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辖12区。光绪元年(1875)开设台北府。台北之名始于此。台北地处台北盆地东部,北部为大屯火山区。东、南为低山、丘陵环绕,淡水河流贯市境西部。台北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台北市的农业除种植水稻外,以蔬菜、瓜果、花卉等为大宗,城市的发展始于艋舯港口的开发。工业以电机及电器制造为主。铁路横穿台北市境,设有南港、松山、台北、万华4个车站,并有支线西北经关渡达淡水镇。有高速公路过境。

台湾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地区最大天然湖泊。位于台湾本岛中部南投县境内的浊水溪分支流卜陆水里溪上源。水面原海拔约727米,面积7.7平方千米。湖中有小岛名珠仔山,将全湖分隔为二,以湖面轮廓略似日、月,故名。环湖有高山族居民聚居。日月潭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400毫米,年均温19℃,7月均温约24℃,1月约14℃。因环湖自然景物优美,气候条件适宜,旅游建设发展甚速,有涵碧楼、文武庙、孔雀园、玄光寺、玄奘寺等,为台湾游览和避暑胜地。

阿里山

阿里山是玉山西峰一条主要的山脉。主峰海拔2676米。阿里山的云海、森林和日出被称为这里的三大奇观。阿里山的森林面积达3万多公顷,在不同气候的影响下,热带、温带和寒带十几种林木,从山下到山上垂直分布着。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铁杉、台湾杉、扁柏、红桧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在阿里山森林之中,有一株被称为神木的红桧树和一株被称为三代木的红桧。

台南赤嵌楼

赤嵌楼位于台南市中区民族路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中国式建筑。赤嵌楼是台湾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见证,是在荷兰人窃据台湾时,当地人在赤嵌地方修建的一座海上城堡。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经在这里指挥军队击败荷兰侵略军。历史上的赤嵌楼曾经毁于地震,清朝重建。现今的赤嵌楼周长为45丈3尺,高3丈6尺,共分三层,楼内陈列着珍贵的历史资料。城楼下排列着九座巨大赑质碑趺的石碑,是乾隆赏赐的。楼前广场中心建有郑成功接受荷军献降书的雕塑群像。

台湾故宫博物院

台湾故宫博物院建于1955年,占地面移达212万平方米。建筑构图形似凹字,为中匡宫殿式建筑,楼高4层。白墙绿瓦。中间的博物院大厦是博物院的主体建筑。院前广场耸立着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院内啦藏的物品有商周的青铜器,晋唐以来的书法,唐宋以来的名画,宋元时期的瓷器、善本书籍,清代档案及雕刻、玉器、漆器等。品种繁多。

孔子庙

台南孔庙是全台湾最早建立的一座文庙。郑成功复台初期。由于军务倥偬。无暇顾及文教建设。直到清康熙四年(1665),辅政的郑成功旧部一陈永华。眼见在台的各项措施已渐次就绪,为了提倡文教事业,便奏请当时在位的郑经兴建先师圣庙,经过二次上奏,才终于打动郑经,决定陈永华的建议。为本省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将台湾府学设立于此。此后,到台湾割日的二百余年间,台南孔庙共历经三十多次的修建,直到清末建省前,台湾府学一直是台湾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学府,文教地位无与伦比,因而博得全台首学之名。

阳明山

阳明山位于台北市区的正北方、纱帽山以东、七星山之南,海拔443米,以天然的溪谷、温泉、瀑布和森林公园著称。阳明山原名草山,光复后为纪念明儒王阳明先生,而改名为阳明山。

北港妈祖庙

北港妈祖庙位于云林县北港。它是台湾香火最盛的妈祖庙,全台湾妈祖信徒的圣地。庙正殿中供奉妈祖像,前为毓麟宫,后为双公庙,左有聚奎阁,右有凌宵殿,庙西是文昌庙,东为三界公祠,是全台300多所妈祖庙中规模最大的一所。台湾人笃信妈祖,她既是航海保护神,又是年岁丰收和保佑黎民百姓的象征。每年农历一月至三月,来自各地的进香团络绎不绝。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前后,更是香客如潮。

台湾的历史简介

答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御袭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肆拆灶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裂扮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台湾资料 50字

答台湾(Taiwan)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液铅渣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扩展资料

1、气候生态

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平均有三至四个台风。台风提供丰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引发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若缺少夏季台风带来的雨水,冬季易出现干旱,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2、旅游景点

台湾境内的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峡谷、玉山、垦丁、阳明山等都是著名的自然旅游景点。新北市瑞芳区九份老街、台北市北投区、彰化县鹿港镇、新北市莺激禅歌区等观光小镇地方风情浓厚,是寻幽访古的旅游胜地。境内有不少特色温泉,温泉文化别具一格。

参考资闹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相信关于台湾的资料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窝牛号的其他栏目。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