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戚家军编制装备 戚家军的装备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戚家军编制装备,以下关于戚家军的装备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本文目录1、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在抗倭时,都使用了哪些独门兵器?2、明代晚期军事编制3、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戚继光带领的队伍是什么样的规格编制?4、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配备装备了多少火器,结果超出想象5、戚家军的主要构成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在抗倭时,都使用了哪些独门兵器?

最佳答案下面就专门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戚继光发明的专门用于对付倭寇的武器——狼筅。从这个方面去认识戚继光能荡除倭寇的原因。

狼筅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福建抗倭斗争中发明的一种兵器。

明朝嘉靖年间,由于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的活动日益猖獗,并与当时的大奸商汪直、徐海等人相勾结,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劫夺财物、屠杀居民、掳掠人口,带来严重的危害。戚继光怀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心愿,勇敢地率领浙江人民展开了抗倭斗争。在战斗中,他发现倭寇多从海上来,在广阔的海滩上敌人战斗队形散得很开,用传统的疾藜、拒马之类的兵器,不能有效地阻止敌人的进攻,因而他经过认真琢磨和测试,利用当地所产的,稍作加工,从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兵器,用来阻挡敌人的进攻,这种新式武器后来就被称为“狼筅"。

狼筅,长一丈二尺,重七斤左右,通常是用九节的茅竹制成,如果有十节,十一节的那更好。

整个竹身,除下部两节手握的地方以外,其余各节的小竹枝全部保留下来,稍加整理后,在枝梢上装上倒钩,另外再在竹梢上装上一把半斤多重的利刀,这样,一 支完整的狼筅就制成了。由于在抗倭斗争中,对它的需要量很大,而茅竹九节的又有限,这样就只能采用拼接的方法,在茅竹的根部或者梢部,用藤绑上另一段茅竹,以使它达到足够的长度,这样才能发挥该兵器的效用。并且狼筅的根部要粗重,不可前重后轻,只可后重前轻,以便持筅者掌握。另外要特别注意梢部的韧度,防止它在战斗中出现断折,而使其失去作用。

狼筅的使用,通常要选身强力大的兵士,因为它很粗重,不象使其他兵器那么轻捷。在战斗中,它得与其他兵器配合使用,并有一定的队形。戚继光据古兵书中所述的“长兵以卫,短兵以守”、“长以卫短,短以救长”的部署法则,组成了一个以狼筅为中心的战斗队形,根据狼筅体长、笨重,不易转动的特点,多用一持盾牌者在前面保护用长矛手在左、右两边护持,在后面则用大刀、镗钯手配合,从而形成一个以狼筅为中心的战斗团体,可以独自为战。

在当时狼筅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它有足够的长度,较之长矛等长兵器要长得多,在战斗中可以说是起了一种门户的作用。它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直刺敌人,而敌人却近不了身,俨然如一道藩篱挡在敌我之间,因而给抗倭将士心理上以极大的安慰,使他们能以此为凭借,而大胆地杀敌:在倭寇心理上也造了很大压力,使他们望之胆寒,而斗志尽丧。另外,狼笼上的倒钩有一种特殊的作用, 用来钩拽敌人的大旗,消灭敌人的旗手,使其兵无主,打消敌人的士气。虽然狼笼有如此大的威力,但如果训练不精,它的效果是发挥不出来的。

训练中宜练就一套方法,要与其他兵器紧密配合,否则将会带来不利,甚至导致失败。在最初使用时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因训练不精,兵士们没有胆量执筅向前,往往临阵弃筅而逃,而丢弃在地上的狼筅反过来却戳伤己方的兵马。由于这样一些问题的出现,几乎使得它没有被继续使用下去。后来,兵士们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实战,狼筅的威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以后几乎是百战百胜。

由于它的威力,很快被传到两广的抗倭战场。 两广制作狼笼用的是簕竹,它的质量较浙江、福建的茅竹更好,韧度更大。狼筅作为南方的一种利兵,它取之于南方的物产,用之于南方的战事,但对于北方则不适用,时人有生搬此例者,用北方的枯竹制成狼筅来对付游牧民族入侵的骑兵,其结果就不行了。

明代晚期军事编制

最佳答案明军的战术综述:明朝军事战术主要有几个发展变化阶段,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明军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守城是强项。和北元作战时也曾大量使用骑兵,但都是在步兵方阵伴随下运用的。

二是明成祖朱棣时期,明军以骑兵为主,步兵、火器为辅,野战是强项。明成祖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在他指挥下的明军极具攻击性,他曾五次亲征漠北(前三次大获全胜,后两次游牧民族干脆望风而逃,让朱棣很没面子),这一时期的明军战力应该是明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三是明军沿海平倭时期,以步兵为主,火器、骑兵为辅,这和南方地理条件限制了骑兵发挥有关。当然,在北方对付游牧民族的明军,仍以骑兵出击和火器守城为主,这一时期明军呈现出军事战术上的多元化。

四是对后金的战争,明军主流战术达到了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即以火器为主,步骑为辅,战术特点是以火器打头阵,步骑混合方阵列在火器营后面待敌。这种“先进性”完全脱离了当时火器无法单独对付骑兵集团、而明军又缺乏严格训练的实际情况,屡战屡败之下,最终迫使其重又回归到传统的守城战略。

顺便说一句,明军试图以火器优势击败后金军的想法没错,可是在运用上出现了偏差,因为火器要想有效发挥作用,必须要具备一些保护它本身生存的先决条件,比如说坚固的堡垒,比如说阵前设置严密的拒马木,比如说冷兵器部队对火器部队的有效保护等等,这里就不详说了。

总而言之,在这四大阶段中,每种战术的实际运用水平,都有一个由盛至衰,然后产生变革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支军队的战术运用也是其战略思想的体现。

兵制:因为明政权存在的时间跨度大,其军制也相应的十分复杂。

明军的常规兵制:明军主要的来源是所谓的“垛集军”。就是把一部分特定人群划为军籍,世代相传。

全国的军事力量以卫所为基本单位,每卫数千人,每所数百人,分驻地方。这一点模仿唐朝的府兵制。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设都指挥使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都司之下,府、县二级遍设卫所,一府设所,连县设卫。

级别: 卫,人数 5600人,长官称卫指挥使;级别:千户所,人数1120人,长官称千户;级别:百户所,人数120人,长官称百户,其下还有总旗(60人)、 小旗(6人)等编制。 各卫分统于都指挥使司,各都指挥使司又分统于中央五军都督府。

地方卫所之外,在京师集中了一百多卫,编为三大营,称京军,作为国家的战略力量。凡有大的出征一般是是由京军执行。京军的人数在明朝前期高达50-80万人,装备精良,以保持中央对地方的优势。

明军兵制的特点是实行分权管理:军队的军籍属于五军都督府管,各省有自己的都指挥使作为长官,负责平时训练组织。中央政府的兵部负责人事、参谋和调遣,一有兵事,则由兵部派出总兵官去指挥都指挥使和卫所兵作战,作战完毕则交出军权。这样,都指挥使。都督府和总兵,都无法全面控制,有指挥权的平时不和军队在一起也无固定下属,军权牢牢控制在国家机器手里。所谓“将不专兵,兵不私将”。

分权制度的好处是最大限度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反叛中央,弱点是指挥官不参与军队的训练和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发挥。

野战兵制:明军的野战兵制有三种,一种是前文所提到过的京师三大营,一种是高危地区的边防军。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优秀将领一手组建的私兵。

京师三大营:明朝理论上最精锐的部队是京师的京营,分为“五军营”、“神枢营”和“神机营”三大营,其中神机营专门使用火器,在明朝中后期人数保持在七八万左右。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 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 斤;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边军:明朝守卫边境的军队,在北方或南方高危地区驻防的某些边防部队具有很强的实战能力,如李家军、戚家军、广西狼兵、秦良玉的白杆兵、辽东的关宁铁骑等。这些部队之所以善战,往往和统帅的军事才能有关,也和朝廷没有将“分权制”强行推行至边防部队有关,不是不想,是不敢,这也说明了明代军事分权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实际战争情况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这样的。

私兵:如果不算明太祖朱元璋早期的义军班底,明军有代表性的私兵起源,应该是在戚继光阶段,戚继光在卫所军已经失去实战能力的情况下,放弃了传统的征兵制,转而采取募兵制。

他招募吃苦耐劳的农民和矿工参军,然后发给比其他传统部队(卫所军)更高的军饷,亲自训练和指挥作战,并在士兵中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这支人数最高不过万的军队成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铁军,号称戚家军,而不是某某番号明军。

万历初期,张居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借鉴戚继光等一些优秀将领的练兵经验,大力整顿军队,使明朝和明军恢复了一些元气。像一些著名的边防将领,他们所统率的军队都是以征兵制和雇兵制相结合,而这些雇兵有很大一部分不在正规军的编制之内,称为私兵。然后以精锐的私兵(通常在一千五百至三千人左右)为支点,带动整支军队的战斗力,最终使部队成为某些名将的专属部队,如果他们调防,手下的这些精锐往往随他们一起行动。

后了明朝后期,野战军主力京师三大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能真正担起主要作战任务的就完全是边防军和实力派将领所拥有的这些专属部队了。

明军的武器装备:明军的武器装备由冷兵器和火器组成,有关火器的详述在《龙战》其他篇章中已经讲过了,这里只简单再提一下,明军的火器应用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前后,这时候的火器仍然从属于冷兵器装备,虽然有著名的神机营出现,但其作用仅在面对敌军冲锋时给予一定的火力杀伤,后续战斗仍由弓马步骑等冷兵器军种完成。到了神宗末期,火器已经成为明军中的主战装备。

明朝中期,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今河北迁西县西北)练兵时,编练的水军营、步营、骑营、车营、辎重营,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 左右。

附一、戚家军编制:车营:每车营有战车128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2门、鸟铳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临战之时火枪轮番射击可以终日不停,战斗兵2048人;军官、杂役、工匠、车夫等1061人;全营官兵共3109人。装备:佛朗机256挺(佛朗机手768人);鸟铳512枝(鸟铳手512人);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火器手共1320人,占战斗兵的64.2%;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步营:战斗兵2160人;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全营官兵共2699人,装备:鸟铳1080枝(鸟铳手1080人)。火器手共1080人,占战斗兵的50%。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只装备冷兵器的士兵;其中有216名党耙手,装备火箭共6480支。

骑营:骑兵约2700名,除弓铳刀枪等冷热兵器外,另装备有60门发射霰弹的虎蹲炮。

水兵营:每营编2哨,共510人。战船火器:大、中、小战船10艘;大将军炮4门;佛郎机40门;碗口铳30门;喷筒500个;鸟嘴铳68支。

附二、明军标准车营编制:全营兵力:各级军官127名;骑兵、步兵、传令、杂役等5988名;辎重车夫512名。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 准迎锋车256辆;辎重车256辆;装备战马:官马296匹;兵马3024匹。驮运畜力:火器驮驼32只;火器驮骡120头;辎重车驾牛256头。

装备火器:大将军炮16门;灭虏炮80门;佛朗机256挺;鸟铳256枝;3眼枪1728枝。装备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大弩256张;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火箭7680枝;大棒256条;藤牌256面; 腰刀5888口。装备甲胄:骑兵2500副(包括隶属中军的100骑传令兵); 车正128副;管队臂手97副;车正臂手128副。

明军的后勤保障:明朝实行军事屯田制度,士兵平时种田,战时打仗,明初庞大军队的军饷主要来源于军事屯田的产出,朱元璋曾设想:“养兵百万,不费人民一粒米”。这一点在明朝前期可以做到,后期随着政治腐败,其作用适得其反。

说说具体的后勤保障,明军运输营详细资料:人员编制:内将官1人,中军1人; 军车兵30人;杂役兵254人;车炮兵1622人;全营共1908人。装备火器:车载佛郎机160门(每门3人);鸟铳640枝(铳手640人)。车辆畜力:辎重车256辆;驾车用牛256头。 杂项工具:金、鼓、旗帜、响器二套;绳桩96条;拒马枪256条;火兵尖担256架;火镰224把;灯笼354个;铁楸736把;铁撅496把;镰刀1216把;斧头128把;凿子128把;铡刀240口。粮秣辎重:米200石;黑豆500石;淇子299石4斗; 炒面299石4斗。锣锅500口;铁锅256口;水袋500个;水桶256口。全营一次运载军需物资量可供1万人3日之用。

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戚继光带领的队伍是什么样的规格编制?

最佳答案到了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戚继光率领队伍回到台州,一边御倭,同时加强训练。戚继光首先把招来的人进行编队。以12人为一队,设队长一人。

四队为一哨,设哨长一人。四哨为一官,置哨官统领,每官配备鸟铳手一哨。四官为一总,以把总统领。戚继光自将中军,统率全营。戚家军的编制,以队为基本单位。

然后填花名册,分发武器,进行训练。戚继光根据年龄不同,体格不同,分给不同的武器。因人而异地使用武器,更能发挥士兵们的长处。

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配备装备了多少火器,结果超出想象

最佳答案明朝倭寇为患东南沿海数十年,明将戚继光在浙江义乌募集四千余人,建立戚家军,所以通常又称为义乌兵,浙军。戚家军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百战百胜,很快就肃清了倭寇,造福一方百姓。

由于戚家军战功卓著,被广泛拍摄成各种影视剧,但是影视剧中战争主要是冷兵器为主,加上少量的大炮或者火铳。据《太祖实录》(太祖指的是朱元璋)记载,“凡军一百户,镜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可见,明朝初年规定火统的配备率为10%。那么问题来了,处于明朝中后期的戚家军,到底装备了多少火器?

事实上,早在建明之前,朱元璋就在军对中开始使用火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建明之后,更加愈发重视,其主要表现就是在明朝军队中不断増加火器数量的配置。《明实录》威为,其时常有有关于火统、火炮的记载,而鲜见于有关炸弹、地雷、喷筒等其它火器的记录。

戚家军在传统的骑兵和步兵中就加强了火统、快枪、佛郎机及火箭等火器的配置和应用,其武器配置情况如下:

如图为明朝步兵营的编制图,戚家军中步军营的编伍和火器配置情况要简单一些,其编制单位同马军营例,由大到小亦是:部、司、局、旗、队等,但编制数量略有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关于戚家军步军营满员编制的官、军构成和人数,在《练兵实纪》附《练兵杂记》卷六《车步骑营解·步营解》中记述:

从资料中可以知道,士兵总共2699人,火兵216人,内铳手为1080人,杀手1080人。步军营中的各类杂役人员大致为479名。因此,戚家军步军营的满员编制总人数应为3178人。根据前面装备的配置图,戚家军步军营中火器配备率很高,即使最低的统计计算,也能达40%,而最高的统计则在55%,也就是说有一半左右的步军士兵是使用鸟铳、快枪等火器的。

如算上前述的火镜配置率,明代戚家军马军营的总体火器配备率不低,尽管存在上述计算口径不同的问题,具体的配置率会有差异,但最低也能达30%左右,最高则超过40%。

在戚家军车营中,火统的配置率比马军、步军二营要低一些,最低的统计口径来算,在百分之十六多;而以最高的统计口径来计,则在近百分之二十二左右。

从前面人数记载可知火器的使用人数比例远超出我们的平时的认知。明朝的喻龙德曾说“器贵利而不贵重,兵贵精而不贵多,将贵谋而不贵勇,良将一员,火器一千,练而用之,足抵强兵四十二万,可以无敌于天下矣”。由此可见,明王朝那时候的人是充分认识到火器的重要性的。

戚家军的主要构成

最佳答案戚家军(又称义乌兵、浙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的农民和矿工。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戚家军编制装备 戚家军的装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