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二句三年得」二句三年得全诗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二句三年得,以下关于二句三年得全诗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杨柳枝

刘禹锡 〔唐代〕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一湾清澈的江水,岸边碧柳千条,回想起二十年前在这旧板桥上的事。

曾经与佳人在此告别,只可惜到如今依然没有消息,再无联系。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

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

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

“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

“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着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

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

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

“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

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

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

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

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

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

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

不过,崔诗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

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

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

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

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

“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

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

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

《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新唐书》: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

《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杜牧)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

《沧浪诗话》: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杜工部草堂诗话》: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

《唐音癸签》: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平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司空图尝言:禹锡及杨巨源诗各有胜会,两人格律精切欲同;然刘得之易,杨却得之难,入处迥异尔。

《三唐诗品》:五言体杂不一。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余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律体独多,莹瑕间采。

黄庭坚:"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翁方纲:“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极为确论。

蔡百衲:刘梦得诗,典则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见少拙。

白居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繇是每制一篇,先相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

刘克庄:“雄浑老苍,沉着痛快”指出刘诗风格之“豪”。以“精华老而不竭”一语指出了刘禹锡人品之“豪”

刘禹锡的这首诗通俗易懂,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是异曲同工,并且主题相近。

《柳枝词》,既有感官上的美,又有深沉的情。

“清江一曲柳千条”,这句写景。澄澈的江水涟漪微漾,袅娜杨柳随风摇曳,一幅清丽的春江图就展现了出来。

“二十年前旧板桥”,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看着眼前的美景,男主人公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年前,想到了那时这座旧板桥上发生的故事。

我们好像看到男主人公声情并茂,甚至语泪涟涟追忆往昔。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三四句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原来男主人公曾与一位美人在这桥上作别,二十年了,到现在也没有佳人的消息。如今,故地重游,怎能不睹物思人呢?

一首诗演绎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爱情。

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又是首尾照应。先写眼前美景,再追思二十年前的旧事,最后又是“到今朝”。

可见,古诗词的写法和现代文章有很多的相同之处。

刘禹锡的这首诗,被明代的杨慎、胡应麟称赞为“神品”。

编辑|沈彦洁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二句三年得」二句三年得全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