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子见南子,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论语》读书笔记: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的学生宰我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个有仁德的人,如果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一位仁人,他是不是会跟着跳下去呢?这就是成语“从井救人”的来历。
孔子的回答是什么意思,一直有不同的看法。这里的“逝”字和“陷”字,朱熹在《论语集注》里是这样解释的:“逝谓使之往救。”“陷,谓陷之于井。”这样,整句意思就是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但不会让自己陷入井中。杨伯峻先生把“逝”翻译成“离去”,“陷”翻译成“陷害”,整句意思就成了君子可以叫他远远离去,但不可以陷害他。俞樾在《群经平议》里认为这里的“逝”是通假字,通“折”,意思说君子可以摧折,但不可以陷害,杨伯峻先生认为也可以说得通。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注解里,大部分采取的是朱熹的说法。虽然“逝”作为“救”的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并不多见,但就整体的语意来看,这种解释最合情理。
在古代,“欺”和“罔”也是有所不同的,“欺,谓诳之以理之所有”,“罔,谓昧之以理之所无”。也就是说,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孔子所说的君子不是一味地老实厚道,他还有着很高的智慧,你也许可以某种手段(理之所有)去欺骗他,——即所谓“君子可欺以其方”——但不能随随便便(理之所无)就愚弄他。可见,那种轻易就被人愚弄的“老好人”并不是孔子眼中的君子。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这是《论语》里面最有意思的一则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孔老夫子的鲜活的凡人(而不是神、圣人)形象,跃然纸上。
是孔子在卫国的时候,跟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见了面。南子在当时是很有名的,她的出名凭借的不仅是美丽,更是淫荡。卫灵公年纪很大时才娶了南子,比她年长很多岁,对她非常宠爱,百依百顺,甚至连国家大事,也全都听从她,所以南子当时在卫国是有很大权势的。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见她呢?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说:“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也。”孔子是想通过南子在卫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史记·孔子世家》里描述了二人见面时的情形:“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两人只是隔着帷幕相互行了礼,说了些什么话,并没有记载。
至于南子见孔子的目的,孔子见南子除了政治目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比如想看一看这位著名的美女),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好妄加揣测。就上面的记载来看,二人的见面是非常符合当时的礼仪规范的。但孔子的学生,那位心直口快的子路还是不高兴了,他为老师去见了这么一位声名狼藉的女子而生气了。这时孔子的表现非常有趣,他没有拿出“师道尊严”的派头来强力压服学生,反而是忙忙地发了个誓言: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就让上天厌弃我吧!就让上天厌弃我吧!也就是说,我要是做了坏事,就天打雷劈!哈哈,夫子也是凡人,也有着急的时候,道理一下子讲不清,只好靠发誓来证明清白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另一个角度的表达。人不能光想着提高自己的修养,也要帮助别人提高修养;不能光想着自己取得成功,也要想着帮助别人成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的水平提高了,社会才会进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从井救人”到底该不该,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为什么生气》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