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伍子胥的祖国,以下关于伍子胥里的民族心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本文匹配到多条相关结果,欢迎阅读!1、端午,纪念屈原,也别忘了伍子胥2、话剧《胆剑篇》中的伍子胥有哪些性格特征?3、原本前途无量,却因狭隘的胸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的是谁?端午,纪念屈原,也别忘了伍子胥优质回答又是端午,手机刷屏的依然是对屈原的纪念。屈原忠君爱国的精神,借用司马迁的话说:“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当然是一份值得珍视的民族文化遗产。但是,关于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的传说,还有纪念伍子胥的传说。纪念屈原的同时,绝不该忽略了对伍子胥的追忆和纪念。
和屈原相比,伍子胥的知名度要小很多。但是,只要翻过《史记》或者《东周列国志》,甚至知道一点越王勾践的故事,对伍子胥的名字就不会陌生。和屈原一样,伍子胥是楚国人,和屈原不同,伍子胥似乎把对公平正义和真理的追求放在了忠君之上。他们都死在国家灭亡之际,一个力陈自己的主张招致君主的怀疑被杀,一个在国家灭亡之后投江殉国。
和屈原相比,伍子胥表现出了更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建的太傅。秦楚两国结亲,楚平王为太子与秦国的公主订下了婚事。迎亲时,楚平王的宠臣费无忌发现秦国公主非常漂亮,就唆使楚平王自己娶了这个秦国公主,从公主的侍女中挑选一个侍女嫁给太子。事后,费无忌担心将来东窗事发,太子会找自己算账,又诬陷太子谋反,唆使楚平王除掉太子。欲除太子,必先剪其羽翼,太子最重要的羽翼,就是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楚平王诱捕伍奢后,因为忌惮伍奢两个儿子的才能,就让伍奢做书召两个儿子前来。伍奢预言,长子忠厚,必然前来,次子伍子胥隐忍能成大事,必然不肯自投罗网。在得知伍子胥果真逃跑后,伍奢叹息说:楚国君臣从此再无宁日!
知子莫若父。但是,就连伍奢也没有预测到伍子胥后来的辉煌成就。伍子胥逃离楚国后,经过一番辗转到了吴国。他先是协助公子光刺杀吴王僚登上君位,和新继位的吴王阖闾一起把吴国治理得蒸蒸日上。然后,把著名军事家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并和孙武一起率领大军西破强楚,迫使楚国君臣从都城郢落荒而逃,最后,伍子胥又对楚平王掘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但是,这并不是伍子胥事业的终点。后来,伍子胥又帮助吴王阖闾成了春秋五霸之一,阖闾去世后,又协助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这时候的伍子胥,才算是站上了事业的巅峰。
伍子胥的巅峰实际上也是夫差的巅峰。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实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打败越国后,关于如何处置越王勾践,夫差和伍子胥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夫差被越国君臣表面的顺从迷惑,决定释放勾践。伍子胥则敏锐洞察到,越国才是吴国真正的心腹大患,力主彻底铲除越国。释放勾践后,夫差致力于北上争霸,伍子胥则反复提醒夫差小心越国生变。可惜的是,夫差一方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方面又中了越国的反间计,最后赐给了伍子胥一把短剑令其自尽。
伍子胥是倔强的,虽然自知难逃一死,但绝不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伍子胥临死前,让家人挖出自己的眼睛挂到吴都的东门之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人打过来灭掉吴国。夫差为此很生气,下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到鸱夷皮做的袋子里,投到钱塘江中。民间传说,伍子胥死后,化作涛神,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因此,钱塘潮又名伍涛、胥涛、员涛、子胥涛或者伍潮、胥潮,在人们的想象里,伍子胥的满腔怨愤,化作了滔天巨浪,成了人间奇观。直到清代,诗人还写诗说:“唯有胥涛若银链,素车白马战秋风。”在诗里,伍子胥像一个绝望的英雄,乘着素车白马,与秋风,做着无望但绝不屈服的抗争。小时候看《白蛇传》,里面有关于端午节的情节:法海给了许仙一些雄黄酒,让他在端午时给白素贞喝下。结果,白素贞喝下雄黄酒后现出原形。看来,驱凶辟邪是端午节重要的节日内容。而要驱凶辟邪,恐怕就需要伍子胥这样的英雄而不是屈原那样的文人了。
不同于屈原徒以词章传世,伍子胥是真真正正影响过历史进程的人。也许,今天看来,伍子胥似乎有些奇怪,不仅率领大军打败了父母之邦楚国,对曾经的君主楚平王掘墓鞭尸,而且对于自己服务一生的吴国,也充满了恶毒的诅咒。恐怕在伍子胥的内心深处,更看重的是公平、正义,是对真理的追求而非对君主个人的忠诚。
屈原当然是应该纪念的,但是,像伍子胥这样,由于具有高度的政治军事才能,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为了保证国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屡屡犯颜直谏,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不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种精神,不是同样值得提倡。
好了,说的已经够多,也许已经过多了。那就用一句话再说一遍吧:端午,纪念屈原,千万别忘了伍子胥,他们的精神,都是我们民族精神弥足宝贵的一部分。
话剧《胆剑篇》中的伍子胥有哪些性格特征?优质回答剧中伍子胥的形象栩栩如生。伍子胥在传统戏曲中是个忠孝完人,《胆剑篇》则把伍子胥塑造成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为人忠诚廉明,但又专横残暴;倔强忠直,但又骄傲自负。剧中伍子胥出场只有两次:一次是不顾吴王夫差的命令,擅自行动,让大将被离杀掉越王勾践,以便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却被夫差责备,后被范蠡仗剑挟持,以死要挟;一次是痛心疾首地再三劝说夫差先灭越国再北上会盟,夫差勃然大怒,赐他自杀。这两次出场都安排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通过人物之间强烈的冲突和性格对比,生动而丰富地揭示了伍子胥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作为吴国的功勋大臣,伍子胥一方面忠诚坚贞、勇敢刚直、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另一方面为人却专横残暴、骄傲自负,处处以功臣自居,动辄教训夫差。作者通过这些精心的安排和人物关系的描写,揭示了伍子胥鲜明而丰满的复杂性格。
原本前途无量,却因狭隘的胸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的是谁?优质回答伍子胥原本楚人,世代为楚高官。因受小人构陷,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先逃亡至郑,后又投靠于吴。见吴国公子光素有大志,便献计助他夺得王位,即吴王阖闾。
当初,伍子胥携楚国公子建逃亡至郑。公子建联络晋国谋反事泄露被杀后,伍子胥又投吴逃奔至韶关,因苦于无船渡河而一夜白头。正在又愁苦又害怕的时候,一船飘然而至。待安全过河,伍子胥却放心不下,再三叮嘱艄公事勿外泄。艄公一声长叹:“我敬公是忠臣良将,才冒死相救,公却不信于我。”言毕,将船划至河心自沉以表心迹。
因伍子胥的多疑猜忌,竟枉害救命恩人。到了吴国后,他辅佐阖闾修理法制任用贤能,奖励农商充实仓廪,治理城郭加强守备,又举荐深通兵法的齐人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一带强国。
然而,伍子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报杀父兄之仇。他提出采取“疲楚误楚”的战略方针经过数年努力,终使吴国在柏举战中以少胜多,打败强楚并攻入郢都。为解心头之恨,伍子胥请求吴王准许自己掘楚平王之墓并鞭尸。“手持九节铜鞭,肉烂骨折”,犹不解恨,此后更是“左足践其腹,右手抉其目”,并骂道:汝生时枉有目珠,听信谗言,不辨忠良,杀吾父兄,岂不冤哉!”又割下平王的头,把衣物棺木全部销毁,连同尸骨弃于荒野。按理说,冤有头债有主,伍子胥找楚平王报杀父兄之仇倒也情有可原。可他仍不善罢甘休,又让吴兵拆楚宗室庙,妻宫室女,寝大夫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虽然孙武极力劝阻,但在伍子胥的蛊惑下,吴王根本不听。其残暴变态之举,连昔日楚国的好友申包胥都看不过去,让人告诉伍子胥你的报仇未免太过分!我听人说,人多可以胜天,但天道也能破人谋计,你从前是平王臣子,现在却污辱他,难道不是丧尽天良吗?”伍子胥却不以为然地说:“替我跟申包胥说,我像快下山的太阳已无路可走,所以我违背天理不择手段行事。
吴军进入郢都后为非作歹给楚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令楚人大惧,也把楚人逼上绝境。举国上下同仇敌忾,自发组织起来鱼死网破与吴军拼死相搏,竟一夜而三败吴人,将吴军赶出国境,使得楚国成功复兴。
为泄一己私愤,伍子胥不顾民族和国家大义,不仅让吴楚两国生灵涂炭,无辜百姓遭殃,也让吴国多年战争准备所取得的成果丧失殆尽。对此,后人有诗这样评价道:“知否申胥本楚人,引吴攻楚有私因。可怜祖国好儿女,半作伍家偿命身。
阖闾死,夫差继位,破越并称霸中原之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报亡国之恨。伍子胥由此预感吴国终将为越国所灭,于是谏言夫差灭掉越国这个心腹之患。夫差出于战略考虑,觉得越已经臣服,再赶尽杀绝显得没有道义,无法在诸侯国中服众,所以没有听从伍子胥的个人意见。
此时,伍子胥的私心再度抬头,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今后不受伤害,他不惜甘冒叛国的风险,竟乘吴王派他使齐下挑战书之机,将儿子托付给齐国鲍氏,改姓王孙氏。身为吴国大臣,却把自己子女托付给敌国照看。这无疑给了有心人以“里通外国,胸怀二心”的口实。再有道的君王也受不了臣子这种公然背叛。于是,夫差赐剑令其自杀。
如果伍子胥拼死相谏,也算是一大忠臣。如果抗旨不尊,反戈一击,也算是一条汉子。但他选择了服从。做顺臣也就罢了,偏偏他是鸭子死了嘴还硬—一临死前交代手下人,一定要把眼珠挖下来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亲眼看着有朝一日越国从这里进来灭吴。别说是一代霸主的夫差,就是换了一般人听了这尖酸刻薄的咒语,怎么受得了。于是夫差派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个皮口袋扔进了江中。
纵观伍子胥的一生,以悲剧始,至悲剧终,究其原因,除却小人离间、君王无道等因素外,他公报私仇,残忍无度,有远见无卓识,有智商无情商,最终顾小利而失大义。这样狭隘的心胸和见识不能不说是导致伍子胥人生悲剧的致命缺陷。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伍子胥里的民族心 伍子胥的祖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信息
阅读 ()
1 注册微信号怎么注册第二个阅读 ()
2 怎么把照片变成卡通头像阅读 ()
3 手机越充越少电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