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魏晋南北朝的名士风流)魏晋南北朝名臣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魏晋南北朝的名士风流,以下关于魏晋南北朝名臣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本文匹配到多条相关结果,欢迎阅读!1、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何会盛产“名士”?2、魏晋盛产美男子的12个理由3、魏晋人物志4、想要了解魏晋南北朝,该看哪些书呢?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何会盛产“名士”?

优质回答在魏晋时期,由于当时社会风气以及朝野之中对士大夫一族的推崇,由此而产生了一群特殊的人群“名士”。当然因为那个年代都是盛产名士,所以至今的人们也把他们称为“魏晋名士”。并且也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表现的非常怪诞,所以也有人经常把这些怪诞的行为叫做“名士风流”。

东汉之名士,名士初显

名士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一书:(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这是关于名士最早的记录,但是因为《礼记》处于先秦时期,当时由于当时崇尚君子之风,名士风格在其实并不流行。

两汉时期最主要的选官制度还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所不同的是一个是由当地行政长官推举到朝为官,另一个则是天子直接征召入朝。

但是你无论是那种方式入仕,首先得必须保证在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之上导致“名士”这一群体的诞生。

2.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乱政的现象一直是屡禁不止,这导致东汉王朝的朝政日益败坏,也由此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开始与这些势力做了长久的斗争。但是两次“党锢之祸”的惨败,导致士人们一直受到迫害。

但是由于当时政治的黑暗则从侧面彰显了他们崇高的人格,他们受到的迫害越残酷他们的名望也就与日俱增,也因此博得了广大主流群体的同情和尊重,所以也成就了他们的“名士”之名。

3.名士之名也和汉末密切的交游之风密切相关,汉朝之时儒学的教育极为发达。并且朝廷在全国各地拥有大量的官学以及名儒开办的私学,所以这就为游学士子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游学之风所产生的弊端也是不少,这种浮华的交游之风也间接的影响力之后的“魏晋名士”。

东汉的三大类型的名士

所以由上所述可知,名士的产生也和东汉的政治生态以及当时的社会的生态也是密切相关的。当然名士和名士之间也是不同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士子都有那种不畏强权的精神,东汉的名士我们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以陈蕃为首的“党锢派”名士,这一类名士以匡扶社稷、重振朝纲为己任,所以在和宦官的争斗之中损失是最为惨重的。

2.“品鉴类名士”这一类名士在东汉之时也是挺常见的,他们有识人鉴人的能力,善于选拔人才,也因此引起了士人的仰慕。比如给曹操品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劭。他就是品鉴类名士的代表。

由于他们的才华和才情受到了人们的瞩目,因此这一类名士在东汉末年也是声名鹊起。但是这一类名士也由于他们的恃才傲物的缘故,所以他们的命运大多也比较悲惨,比如那“孔融让梨”的孔融。

魏晋名士的转变

从党锢之祸到三分天下,由于连年的征战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导致这一时期的人们无时无刻都面临着死亡的危险,社会秩序混乱。以“礼法”为核心建立的名教世界已经失去了他原有的实际效果。而曹操本人因为对传统礼教及儒家那种制度的蔑视,所以他摈弃了传统的“礼法”治国的理念,转而开始实行“名法”的理念治国。

在实行“名法”的同时,社会上同时盛起了通达之风,不少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摆脱了传统儒家的束缚,转而开始追求老庄之学,追求自由、纵情越礼的已经在这个社会上日益流行。这种社会现象最终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思想:玄学。

与汉末名士所不同的是,魏晋名士没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转而感叹生命的“忧生之嗟”。东汉的名士奉的是儒家经典,而魏晋名士奉《老子》、《周易》、《庄子》。

魏晋时期的名士因为玄学的兴起所以这一时期的名士行为举止往往放诞不堪。再加上东汉末年的名士的所遭受到一系列的迫害,所以魏晋时期的名士也为了免受遭到政治上的迫害,他们私下里清谈之时也绝口不提政治。

司马家篡位:名士的又一次灾难

当然就算名士想要退出政治免受迫害,可是他们的影响力无论在朝在野都对当政者有一定的威胁,所以这就造成了魏晋时期的名士之殇。

比如那何宴,因为早年政治上的失意,所以为了排解心中的郁愤之情,由他开始带头服食“寒食散”。

这种“寒食散”因为具有一定的毒素,所以服药之后反而会令人感觉会神志不清,陷入莫名的恍惚状态,这样一来心境暂时可以摆脱俗世的纷争:一来可以摆脱心情上的郁结;二来因为服食寒食散之后的行为举止会令人是服药的缘故。

当然何宴的举动并不能保全他的性命,他本身和曹爽私交甚厚,在朝中身居要职,所以这一点也造就了何宴的悲剧。

高平陵政变之后,曹爽一党被司马懿连根拔起,何宴为了自身的身家性命无奈之下投靠了司马懿。司马懿不愧是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他先用何宴搞清楚了曹爽的罪状,再反手除掉何宴。

之后司马师接管了司马家族的基业之后,为了彻底的清除曹家在朝堂之上的力量,司马师又杀了朝野威望极高的夏侯玄,彻底的清除了曹家在朝堂上的根基。

由于司马氏对正始名士的残酷迫害,所以导致一些名士以为退隐山林就可以免受迫害,他们就是以嵇康、阮籍等人为主的“竹林七贤”。

但是纵使他们想要醉隐山林,可是当政者还是不肯放过他们。嵇康本身极具才华,因为看不惯司马氏的所作所为而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司马昭几次三番的邀请他去做官,他都拒绝赴任,外加上钟会在背后作梗。最终在公元263年,嵇康在行刑之前留下了一曲“广陵散”的绝唱之后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的死也意味着“竹林七贤”的土崩瓦解,而剩下的六人或被迫出仕,或被迫继续装疯卖傻而逃过一劫,这其中背后又有多少无尽的心酸。

魏晋盛产美男子的12个理由

优质回答美人如玉剑如虹,中国上下五千年,才情、才貌兼备的美男子各朝辈出,可能够称得上是“男色”时代的,也只有魏晋南北朝。根据“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子都、宋文公、宋玉、潘安、卫玠、兰陵王、嵇康、韩子高、慕容冲、独孤信。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里,魏晋就占了7个。

(详情参见: 潘安、独孤信、兰陵王……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是个美男云集的“男色时代”? )

那么,为什么魏晋南北朝盛产美男子?魏晋时期的美男子如此之美呢?

1.  美,来自混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数次入主中原,多民族融合,所谓“ 婚宦失类 ”的事情时有发生。从基因学角度,混血儿有着更优良的基因。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乔治·费尔德曼博士就指出:“混血人种的脸孔除了消除人脸的不对称和差异,从而使人显得更加迷人。”

著名影星莱昂纳多号称有不可思议的毁灭性的美,他的母亲是有俄罗斯血统的德国人,他的父亲是出生在爱尔兰的德国和意大利的混血儿。

号称上镜从不化妆的谢霆锋,母亲是中英混血,因此他也具有四分之一的英国血统。

2.  美,因为讲究。

魏晋之前是 重德不重美 ,而到了魏晋,人的审美意识和自我意识觉醒,名士们迫于局势,不问政治,更加关注自身,注重打扮。

“疏密整斜于雪似,香轻软细与风宜”的丝绸成为贵族子弟的最爱。如果穿越回魏晋,就能看见穿着丝质宽衣博带的美男子们飘然走过,建康城的少女们争相围观,魏晋的美男子掀起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美学革命。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为了追求如玉般的肤色洁白,当时男人涂粉也是常事。著名的“ 傅粉何郎 ”的典故,就是说大帅哥何晏又美又白,连皇帝也怀疑他是否傅粉,于是让他在大夏天吃热汤面,何晏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只能拿红色朝服擦汗,但“色转皎然”,肤色依旧洁白,俏丽如初,这才打破了何晏“肤白是靠涂粉”的传言。“傅粉何郎”这一成语,后来就用于形容男子容貌俊美,肤色白净。

3、美,因为嗑药。

虽然没有傅粉,何晏却是魏晋时期服食“五石散”的始作俑者,据《晋书》记载,何晏称“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五石散 不但 美白提神,还能增强体力和有助性事 。而且因为皮肤极度敏感,穿不了新衣服,只能穿宽大的旧衣服。就连鞋袜也穿不了,只能穿木屐,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晋人的画像,都是轻裘缓带、宽衣高逸。

4、美,源自个性:

魏晋人欣赏人格之美,尊重个性价值。《世说新语》中载,桓温问殷浩:“卿何如我?”殷浩答:“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即:恒温问殷浩:你觉得自己跟我比,怎么样啊?殷浩回答:我和我自己打交道很久了,还是宁愿做我自己。殷浩不卑不亢、珍视自我的回答,非常合乎当时人的胃口。

还有人对名士张翰说:“你怎么可以放纵、安逸一时,难道不考虑身后的名声吗?”张翰则回答说:“与其让我身后有名,还不如现在喝一杯酒来得爽快!”

当时即便是女子,也非常有个性,比如王浑和妻子看着他们的儿子从庭院走过,王浑高兴地对妻子说:“生个这样的儿子,真的很让人安慰啊。”他的妻子钟琰却笑着说:“如果我嫁给你的弟弟(参军王沦),生出的儿子可不止是这样。”这样的谈话放在现在,也算惊世骇俗,更何况出自封建时期的贵族女子之口。

5、美,源自自然:

嵇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晋风流的核心主旨。《世说新语》载,东晋画家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简文帝的名句:“会心处不必在远,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还有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见晋人欣赏山水自然,超入玄境。这玄远幽深的哲学况味,已深透在当时人的审美,所以才会把自然洒脱、不加藻饰的“竹林七贤”,公推为魏晋第一男子天团,并把具有“ 林下之风 ”作为人物品评的极高标准。

6、美,源自自由。

魏晋时期尽管时局动荡社会混乱,但思想上出现了难得的解放潮流。比如,有人送给名僧支道林一双仙鹤,可支道林看到仙鹤不能飞翔的懊恼沮丧之意,说:“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于是放飞了这一对自己非常喜欢的仙鹤。——正因为 晋人酷爱自己精神的自由,才能推己及物 ,惠及生灵。

即便对于女子来说,那也是个难得的自由解放时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魏晋时候的女子如男子一样, 访亲问友,四处交游,或半夜回家,或夜不归宿,登山邻水,离乡远行。 在这个归真自然的年代,不受世俗约束,放浪形骸,率性而为,把那个动荡血腥的时代渲染得华丽多彩。

7、美,源自深情。

乱世之中,百姓流离失所,士大夫们报国无门,正如人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既然无法做个鞠躬尽瘁的好臣子,那就只能做个干出一番大事的真英雄。

就像朝生暮死的夕颜,就像一季绚烂的樱花,就像瞬间滑落的流星……无数风流名士、英雄豪侠在魏晋南北朝这个舞台上,绽放了生命的光华。

晋人虽然超脱,却未能忘情,正所谓“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庾亮死,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既是基情满满,也是悼惜“ 美之幻灭 ”;桓温北征,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泫然流泪。桓温一介武人,犹有情致如此!

深情,就意味着敏感与痛苦兼存 ,对宇宙人生体会到至深的悲哀,悲天悯人;就是快乐的体验,也是深入肺腑、惊心动魄。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8、美,源自友谊。

由于晋人的“人格的唯美主义”对和友谊的重视,培养成为一种高级社交文化,如“竹林之游,兰亭禊(xì)集”等。性情相投的好朋友们在一起聊天、谈玄、饮酒、赋诗、弹琴、嗑药、郊游,想high就high,说走就走……玄理的辩论和人物的品藻,是这社交的主要内容,因此人们谈吐措词的隽妙,空前绝后,也留给后人对于魏晋时,众美男子聚会时冠盖云集、风华绝代的临风怀想。

9、美,源自气度。

桓温过王敦墓,叹曰:“ 可儿!可儿 !”——桓温路过王敦的墓地,由衷感叹,王敦真是合心意的好汉子啊!丝毫不介意王敦因起兵谋反被杀,仍旧向往王敦的那份豪迈雄强,并为他打call,毫不忌讳其兵败身亡的下场,或是拘泥于谋反大逆的世俗观念。

《世说新语》专辟一章,称为《 雅量 》,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桓温欲诛谢安、王坦之两人,王坦之胆战心惊,“转见于色”,而“谢之宽容,愈表于貌”——生死攸关之时,王坦之胆战心惊,谢安神色不变,遂为当世所称颂。还有,谢安和诸人坐船到海上游览,遇上风急浪猛,大家都惊恐失色,他却仍神态安闲,心情舒畅。凭谁说,魏晋崇尚阴柔的妇人之美?

10、美,源自包容。

包容多样美的存在, 既有名士风流,也有英雄本色。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旁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样貌威望当然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这个故事,虽然一方面显示了当时对于容貌,的确非常看重,所以曹操才不惜屈尊做个捉刀人,可这个故事放在《世说新语·容止》篇的第一个,也说明了对于这份英雄气概的赞赏,体现了战乱年代依然崇尚的生机勃勃。

11、美,源自才华。

美男子怎可没有才华?

比如, 文章美 : 像《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八十四》中就说“渊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大帅哥潘岳的文采灿烂,如同张挂的锦绣,没有一处不美;另一位大帅哥陆机的文采,如同去掉流沙捡起金子,常常遇到闪光的瑰宝。

比如, 言谈美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九十八》中“司马太傅(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坐而论道,谈论的是夜空中一尘不染更美,还是微云点缀更美?这样惬意、诗意、又内含禅机的生活,如何不算是唯美之至?

比如, 书法美 :这正是应了那句“人如其字,字如其人”。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正契合了行草的一气呵成,天马行空,游心太玄。 “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晋人自由潇洒的艺术人格,体现在这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晋人风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12、美,在于欣赏。

就像阮籍喜欢小酒馆的漂亮老板娘,甚至喝醉就睡在她身边,不为其他,只为美。因为魏晋时期看重人物品评,留下的关于相貌的记述非常之多,像《世说新语》中,专有“容止篇”39则,即可见一斑。而且,尤沉醉于 人物的容貌、器识、肉体与精神的美 。

比如,嵇康的“龙章凤姿”,王羲之的“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还有“轩轩如朝霞举,濯濯如春月柳,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各色让人叹为观止的、描述男子之美的专属名词,还有“掷果潘安、看杀卫玠、琳琅满目、侧帽风流”等各色极言男子之美的传世典故……

总而言之,魏晋时期特别善于 发现美——欣赏美——记录美 ,自然也就留给后人更多关于美的感受,留下了更多关于美男子的故事。

像《世说新语》一书,就集中反映了魏晋风度,是魏晋审美的一部集大成者。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在他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就说:“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世说新语》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魏晋名士爱好清谈玄学,言谈讲究哲理,择友重视情操,作文注意文采,写诗崇尚意境,书法追求神韵。他们向内发现心灵的自由之美,向外发现山河的自然之美,追求人性的自在和张扬,表里澄澈,一片空明……

他们创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美的意境,照亮了这段无比黑暗的历史,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所以那些美男个个丰采俊秀,飘逸玄淡、绝俗超然。

而他们也如同最耀眼的星辰,终将穿越两千年的暗夜,照亮你我。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多平台同名公号“曼珠纱”。

陌上花开缓缓归,期待与您重逢。

魏晋人物志

优质回答    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中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同时结束了长达200年的魏晋时代。

    晚唐诗人杜牧曾在《润州》中写道:大抵南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可见,魏晋名士风流豁达性情与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文人,令人心驰神往。

翩翩凤翮,逢此网罗 

    景元四年(263年),洛阳城的一个日暮,刑场周围围满了观看的百姓与两千名太学学生,刑台上,随着《广陵散》最后一音结束,执琴者将琴毫不犹豫地摔成两段,之后,决绝赴死。一首绝世曲调也因此失传。

    嵇康,三国时期曹魏的玄学家、音乐家,不仅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也是被东晋名士谢万列入的“八贤”之一。嵇康早年因迎娶了曹魏宗室女加之本身的才华,被授予中散大夫一职,后因不满官场的赃官污吏与司马氏掌权,愤世嫉俗的嵇康毅然辞官,归隐山林。与山涛、阮籍、向秀等好友七人在竹林中弹琴下棋、饮酒度日,正是如此,被后世称为“竹林七贤”。

    本以为会成为自己名隐士,在竹林中逍遥赋诗,却不曾想世事无常。公元256年,晋景王司马师去世,其弟司马昭掌权。司马昭首先向竹林集团抛出了橄榄枝,请嵇康、山涛等人出来做官。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嵇康当然不从,他宁愿一生隐姓埋名,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更不愿做三姓家臣,于是便果断回绝了。

    然而,司马昭并不死心。这一次,司马昭特意派了钟会去向嵇康示好。当时,嵇康正在专心打铁,钟会来到他旁边时,他也默不作声。半晌,钟会转头就要走,嵇康却忽然问道:“闻所何而来,见所何而去?”,钟会也不甘示弱,回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两位玄学家的交锋就此成为了经典,千年以后似乎还能闻到当时盛极一时的玄学气息。

    作为当时的名士、一位开创了玄学新风尚的大家,他太有影响力了,严重阻挠了司马氏篡权的脚步。最终,司马昭对嵇康无可奈何之下起了杀心,借着“吕安案”把嵇康牵连了进来,宣布将嵇康斩首示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回顾他的一生,与那曲《广陵散》何其相似,慷慨激昂过后就是心如止水般的平静,就算是失传已久,在历史中也是熠熠生辉。他用行动展现了魏晋的风度;他用生死,写下了无悔的爱恨。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在那个政局动荡的时代,唯有两大家族始终屹立不倒,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合称“王谢”。谢道韫,就是出生在其中的谢氏家族。

    她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哥哥是东阳太守谢朗,而从小培养她长大的叔父,是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谢道韫不仅工文墨、有诗才,而且,自幼熟读经史,有着超脱常人的眼界与格局。

    有一年隆冬,天降大雪。谢安让谢家儿女们咏雪,兄长谢朗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将雪比作盐,虽然切合相似,但缺少了诗的意境美。此时,谢道韫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此语一出,惊才绝艳。自此,“咏絮之才”便成了“才女”的代名词。

    在嫁给平庸的王凝之后,谢道韫并没有因此自哀自怜,而是继续以诗书为寄托,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从古至今,有才情的女子不在少数,这些都可以从诗文中体现。例如卓文君在《白头吟》中道:“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甄宓在《塘上行》中道:“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李冶在《相思怨》中道:“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但她们大多都是围绕着感情、丈夫与家庭来写的。唯有谢道韫与众不同,她的《泰山吟》甚为折服: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这不是才华的局限,而是视野的狭隘。那样的女子只能称之为闺秀,只有一个才华与勇气并重、心存家国天下的女子,才能称之为名士。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记载:谢玄特别推崇自己的姐姐谢道韫,张玄时时表扬自己的妹妹,想让她与谢玄的姐姐相比较。有个名叫济的女尼,与张、谢两家都有来往,有人问她两个人的优缺点,她回答说:“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这话表面赞美两位女子各有千秋,实则不然。“闺房之秀”指的是知书达理,一般女子都可以做到。所谓“林下风气”是称赞谢道韫潇洒超逸,犹如当年竹林名士的风采。这不是闺秀可以相提并论的。

    即使谢道韫晚年因为战乱家破人亡、流离颠沛,但她依然风骨傲然、百折不挠。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容貌易逝,才华永恒。比容貌更宝贵的是才华,比才华更宝贵的,是透骨的风雅与深远的格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曾做过县令,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选择辞官归隐。归隐后,便从家门口种上了五颗柳树,日日畅饮,写下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虽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但精神上的理想境界才是他毕生的追求。

    他曾做过县令,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选择辞官归隐。归隐后,便从家门口种上了五颗柳树,日日畅饮,写下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虽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但精神上的理想境界才是他毕生的追求。

    一篇《桃花源记》将他对现在所处社会的不满与消极的心态展现的淋漓尽致。他期望的,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天下大同的社会。

    但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世外桃源,在经历了波涛汹涌后,作为避风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魏晋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及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曲水流觞中蕴含着名士风流的儒学精神和乱世中的自我救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间穿梭到百年之后的唐初。是夜,仕途不顺的王绩站在院落的凉亭中,抬头仰望逐渐被雾霭隐去的银蟾。须臾,提笔在诗笺上默然写了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想要了解魏晋南北朝,该看哪些书呢?

优质回答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很混乱,但史学名家的专著也很多。

如果基础不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不是很清楚,我的建议是先找一本教材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先缕清楚,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简史》,可以直接看魏晋南北朝部分,把年代事件先搞清楚。

之后,可以阅读魏晋南北朝史的专著,最有名的便是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和吕思勉的《两晋南北朝史》,但吕思勉的版本偏文言,不适合入门。

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很多,其代表作均可以选择阅读:

1、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讲述了隋唐制度的渊源,也就是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制度。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也不错,是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的讲课笔记。

2、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东晋政治史的必读书目

还有他的《秦汉魏晋史探微》,也是史学名著

3、李凭的《北魏平城时代》,北魏的崛起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是隋唐的源头,此书也是北魏历史的必读书

4、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这是史学家唐长孺的论文集

5、周一良的《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可以看一下历史大家是如何读史书的

6、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可以称为《东晋门阀政治》的前篇。

其实还有很多,魏晋南北朝史的史学名家太多了,不过如果只想看通俗故事的,可以看梅毅的《华丽血时代》 ,如果想看战争的,可以看李硕的《南北战争三百年》。

最后,假如你古文水平够好,直接阅读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以及《资治通鉴》中的魏晋南北朝部分等自然更好。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魏晋南北朝的名士风流)魏晋南北朝名臣》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