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揭秘!高产冠军玉米品种是这样育成的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甘肃省一万名,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这几天,我们正在试验基地给玉米授粉。您来看看吧,或许能找到玉米高产夺冠的秘密!”8月17日,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丁照华向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发出邀请。

今年年初,中国种子协会公布2021年度寻找玉米高产品种测产结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鲁单510,经专家实收测产,平均亩产980.92公斤,位列黄淮海区夏玉米品种第一。

得知消息,记者打算采访玉米品种鲁单510的主要育成人丁照华,他说:“等玉米授粉的时候,到我们试验基地来看看吧!”

高产冠军玉米品种鲁单510。

01

广袤田野里

藏着一个神秘试验基地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龙山试验基地位于济南市章丘区。

8月18日上午,记者进入龙山试验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一方方枝叶碧绿,顶端高擎着或黄或紫雄穗的玉米。仔细观察,有的地块植株高矮整齐,长势喜人;而有的地块植株有高有矮、长势有优有劣,每个果穗上还套着白色纸袋,似乎有点不正常。

面对记者的疑惑,丁照华笑了笑,说:“有些地块的玉米确实与众不同。”

接着,他开始介绍龙山试验基地。基地占地600多亩,是小麦玉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国家黄淮海转基因玉米中试与产业化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科研人员主要开展玉米种质创制、育种技术研发、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研究。其中,种质创制与自交系选育圃占地150多亩。

真没想到,在这看似平常的广袤田野里,竟然藏着一个如此重要而又神秘的科研基地。

龙山试验基地一角。

02

钻进不透风的玉米地里

冒着酷暑一干就是数小时

“每年7月、8月,每逢玉米抽雄吐丝时节,科研人员必须一棵棵地人工给玉米授粉,工作繁重,时间又紧。”丁照华说。

正说着,一辆银灰色的面包车自远处驶来,停靠在试验田边。从车上走下来的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玉米育种创新团队的部分成员。

走在前面,年长的男子是徐立华研究员。下车之后,他拿出一件白色的工作服套在身上,戴上遮阳的草帽。

爱美的女研究员单娟穿戴要复杂一些。她穿上一件干净的蓝色工作服,又拿出花布做成的头套和面罩套到头上、遮住面部,只露出两只眼睛和鼻孔,然后戴上遮阳草帽。

单娟研究员全副武装,准备给玉米授粉。

全副武装之后,徐立华走到地头,看看一棵棵挺立的玉米,“早上露水重,影响玉米授粉效果。现在茎叶上露水消失了,可以授粉了。”他钻进地里,站在两行玉米之间,从工作服口袋中掏出一个纸袋,把它罩到正在散放花粉的雄穗上,轻轻晃动雄穗,使花粉散落到纸袋中,然后把这个装有花粉的纸袋套到雌穗上,轻轻敲打,让花粉均匀落在花丝上,套好纸袋,做好标记,注明花粉来源。

“自交,用的是同一棵植株自身的花粉;杂交,要采其他植株的花粉(即父本的花粉)授给母本。另外要注意,在雌穗花丝抽出之前,必须给每个需要自交或者杂交的雌穗套上纸袋,把花丝严格‘保护’起来,以防外来花粉串粉。”

徐立华说,在山东济南地区,玉米开花授粉之时,正值7月和8月,湿度大、气温高。“我们从事育种的科研人员,要在玉米地里来来回回走,每天一万四五千步。在甘肃等西北育种基地,空气湿度小,但光照时间长,劳动强度更大,每天要在地里走两万多步。”

徐立华研究员在观察玉米花粉。

作为女性科研人员,单娟研究员的工作强度,跟男性科研人员的相比,毫不逊色。

当天,气温升到35℃左右,处处热浪翻滚。玉米植株长得有2米多高,走进地里,密不透风,犹如进入一个巨大的蒸笼。别说还要走来走去给玉米授粉,只是站在那里不动,一会儿身上就冒出汗来。“所以,来试验基地,给玉米授粉期间,我们每天都要带着二三套备用的衣服,等到休息喝水的时候,换下湿透的衣服。”单娟说。

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简单吃点早餐,从家中动身,7点在位于主城区的山东省农科院门口集合,然后乘车出发,赶往40公里之外的龙山试验基地,给玉米授粉,傍晚霞光满天才返回家中。这是7月下旬到8月中旬,持续近一个月,单娟和玉米育种创新团队的同事们的日程表。

今年6月中下旬,夏玉米播种的时候,济南出现异常高温天气,气温高达37℃-40℃,有几天甚至超过40℃。作为并不年轻的女性科研人员,单娟冒着高温,头顶烈日,天天盯在试验基地上,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记者问:“这样的科研工作艰苦吗?”“老一辈科研人员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无论是选育新品种,还是创制种质新材料,要想出新成果,舒舒服服不可能达到目标。”单娟回答。

03

育成一个玉米品种

需要十年左右时间

成功选育一个玉米品种需要多长时间?“顺利的话,大约需要10年时间。”丁照华回答。

十载春秋,风雨无阻。

首先,制定科学的育种目标——高产、优质、抗倒、抗病、适宜机械化等。起初几年,创制新种质材料,择优汰劣,目的是选择好的自交系——母本和父本;接下来,对选育稳定的自交系进行测配,我们玉米所每年都要做上万个组合,经过2至3年的播种、管理、收获、评价,直到选出高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然后送去参加2至3年的省级或国家级审定试验。最终,只有产量、抗病抗倒等综合表现达标的品种,才能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审定,成为可以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丁照华以鲁单510的选育作了说明。这个品种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突破性玉米杂交种,母本为齐系5101,父本为齐系5102。科研人员首先搜集种质材料,母本齐系5101由自交系478、248、L239、辐照改良齐319和国外有关种质等组建育种群体选育而成;父本齐系5102由昌7-2、H21和辐照处理的PH4cv组建育种群体选育而成。从2012年开始,历经10年终于选育成功,202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单510。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早熟等特点。

丁照华研究员介绍鲁单510育种过程。

10年时间,育种团队的成员们像一只只候鸟,南繁北育,几乎没有空闲时候。夏天,在山东济南授粉,秋天收获;之后10月底或11月初带着种子,万里迢迢赶赴海南岛,南繁加代;次年4月份,带着收获的种子,赶到甘肃等大西北地区,播种、授粉、管理、收获……年复一年,不停地劳作。

丁照华说,有了优良品种,还必须与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才有希望夺得玉米高产。2020年,鲁单510在菏泽等六地市“藏粮于技”工程试验中,全部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最高亩产达1113.02公斤。2021年,鲁单510在参加中国种子协会寻找高产品种竞赛活动中,以亩产980.92公斤夺得黄淮海区夏玉米品种第一名。

自20世纪80年代品种审定以来,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育成鲁单50、鲁单981等玉米杂交种80余个,多个品种被推荐为国家和山东省主导品种,在全国形成了“鲁单”品种的创新品牌,累计推广面积3亿多亩,增加社会效益200多亿元,为山东粮食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向雨瑶 见习记者 陈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揭秘!高产冠军玉米品种是这样育成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