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分析关于"官渡之战的意义"的词条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毫无疑问,袁绍是一位著名的失败者,其老对手曹操更将其描绘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化不明,将骄而众令不一”——《三国志》。作为胜利者,曹操当然有资格对袁绍进行盖棺定论,但如果我们纵观袁绍生平,仿佛袁绍也不是那么的不堪。袁绍首先以渤海郡郡守身份领导了对董卓的讨伐,虽然功败垂成,但也博得了硕大的名头,后来一举谋得了顶头上司韩馥的基业,夺占冀州,随后北攻实力派大军阀公孙瓒,马上又回击黄巾余部黑山军张燕,并一举歼灭冀州叛军,紧接着又分兵攻占青州并州,在官渡之战前又在易京之战中一举攻杀公孙瓒,至少到此时看,袁绍也是一副枭雄形象。那么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就那么弱鸡呢?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历史就是任人装扮的小姑娘,那么袁绍是不是成为了被任人装扮的大官人了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头梳理一下官渡之战的过程,看一看在这一战中,袁绍和曹操分别有哪些操作,在军事层面上袁绍比曹操又差在了哪里。

话说公元196年曹操集团将汉献帝控制到手中并迁都许昌之后,袁绍集团与曹操集团在汉献帝以及中央政府的控制权上产生了矛盾,不约而同将对方视为假想敌。但由于双方身后都还有强大的敌对势力,因此双方暂时还未发生大的军事冲突。

曹操的地缘条件明显要比袁绍恶劣许多。公元197年1月至198年7月,曹操三次征伐盘踞宛城的军阀张绣,虽然未能将其彻底击败,但也大大削弱了其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肘腋之患。同年,南征豫州,驱逐袁术,进一步扩大了地盘。

公元198年,再派军攻灭祸乱关中的李傕军,以震慑关中诸将,并于199年派名士钟繇坐镇司隶,羁縻关中,以保证侧翼安全。同年9月,曹操再次东征徐州,招降刘备并攻杀吕布。

在进行一系列军事讨伐的同时,曹操也没有忘记对较远的势力进行结交,最重要的便是孙策与刘表。198年,曹操以东汉政府的名义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授吴侯,并与之结为姻亲;同时对刘表也表示了结好的态度。与此同时,袁绍也对这两股大势力进行了招抚。但孙策忙于攻伐江东,稳定地盘,而刘表则陷入了荆州南部的叛乱中,一时无暇北顾。因此,双方在袁曹两大集团的冲突中做出了中立旁观的选择。

就这样,到199年,通过或战或抚的手段,曹操基本上把周边大势力摆平了,但由于地理位置实在是尴尬,仓促之间并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这也为后来的官渡之战埋下了一些隐患。

在这两年时间里,袁绍也终于在易京一战将公孙瓒攻杀,解决了最大的威胁。随后,袁绍又结好乌桓王,并授予其单于印,以安抚乌乌桓各部。北方的麻烦解决之后,解决曹操便被提上了袁绍的日程。

关于袁绍南征的时机,当时袁绍的部下沮授以及田丰并不赞同,甚至后世的部分史家对此都多有诟病,理由无非是连年大战兵疲民敝;而且曹操集团控制着皇帝和中央政府,擅自征伐有以下伐上的嫌疑。这种论调,就很像是在装扮袁大官人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曹操同样是连年大战,其军民疲惫程度并不亚于袁绍集团,而且中原地区久经战火摧残,曹操集团的财政状况比之袁绍要更为窘迫。以袁绍的角度来看也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大好时机,代价无非是自己再辛苦一点。而且曹操集团所面临的地缘劣势正在迅速改善之中,屯田的推行也正如火如荼,如果给他更多的时间把周边势力全部吞并,其势力必然得到大大加强。反观袁绍除了向南已经没有什么扩张空间,此消彼涨之下,战略态势则很可能会发生逆转。因此,从军事层面来看,晚打不如早打。至于天子与中央政府所导致的政治被动,这与作战时机无关,无论何时都要面对。但这种被动却也不是没法解决,比如沮授就提出了可以以曹操阻隔我尊王之路为由对其开战,即“若(献捷)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三国志》。既然晚打不如早打,政治阻力也可以解决,那么,为什么不打呢?

东线泰山军臧霸攻掠青州齐国北海郡一带

既然双方大战一场的意向已经十分明显,曹操方面也在积极应战。作为弱势的防御方,首先要做的便是建立一条在地缘意义上相对完整的防线,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地缘作用。为这个目的,曹操发起两次军事行动:199年4月,趁河内郡发生内乱,曹操果断派兵抢占河内郡,并派魏仲为太守,这样一来便在袁绍控制的黄河以北地区打入了一个楔子,一来将对西线并州的防线向前推进了一 步,同时又对袁绍大本营邺城形成了威胁;同时又命新投降的泰山军臧霸向东攻掠齐国(今淄博)和北海郡(今寿光)一带,加强东线防御,并牵制袁绍在青州的兵力。随后,曹操依托地缘打造了三条防线。

首先便是黄河防线。东侧以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为支点,派振威将军程昱率兵700驻守,负责联络东线战场的泰山军;又命平虏校尉于禁率军4000驻守原武(今河南原武北),于黄河两岸展开,同时遮护延津(今河南延津)和黄河北岸的获嘉(今河南新乡)等地;再命建武将军夏侯惇率军5000据守孟津(今河南孟津老城),并遮护屯粮地傲仓。这样,正面的黄河防线便已基本完备。

虽然说作为一条大河,黄河足以当作一场战争的防御屏障,但黄河两岸城镇密布,渡口众多,要想做到滴水不漏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并没有将黄河作为主战场,而是将主要防线和决战战场放在了官渡。为什么是官渡呢?

官渡的位置

在双方分界线的黄河段南岸,从延津渡到泰沂山脉之间是一片广阔的平原,按说可以一马平川,直捣许都。然而华北平原是中华民族开发最早的地块之一,为运输或灌溉,以前的王朝在这里开挖了大量的人工水道,这些人工水产与天然水道纵横交叉,又形成一片密集的水网,这片水网被称为鸿沟水系。鸿沟水系不仅河道密布,河堤纵横,且地势平坦水面宽阔,因此也漫流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沼泽地,这样的地形是十分不利于大军行进和驻扎的。而在延津向西的黄河南岸部分,除去鸿沟外还有一片已经消失的沼泽地——圃田泽,据《水经注》记载:“(圃田泽)泽在中牟县西,西限长城,东极官渡,北佩渠水,东西四十许里,南北二十许里”。在这一大片水网之中,相对河汊较稀疏的便是官渡。官渡其实便是鸿沟水的上游段,鸿沟水本是战国时期的魏国挖掘的一条沟通黄河淮河水系的人工水道,到三国时被称为官渡水,而官渡的地名,便得自这一河名。

或许是出于大军事家的敏感,曹操断定官渡是袁绍进攻的必经之路。出于此种考虑,曹操将官渡预设为主要的防御方向和决战地点。公元199年12月和200年正月,曹操两次亲驻官渡,修建营垒,打造工事,积极筹备大战。

第三条战线便是许都,这也就是曹操的底裤了。许都周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如果袁绍大军打到这里,这条战线也只剩点儿“意思意思”的意思了。

成形后的曹军防线

正当曹操绞尽脑汁积极备战的时候,身后传来两则消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好消息是,张绣投降了。

我们之前提到过,张绣是东汉末年名将张济的侄子,其麾下凉州兵战力极强。张济在攻掠荆州的行动中意外身亡,张绣便继承了叔叔的基业,随后与荆州刘表和解,并且以刘表为后勤依靠,凭借手中的强兵霸据宛城,俯瞰整片南阳盆地。从地图上看,宛城的地理位置堪称绝妙,向东北过伏牛山东段便可直捣许都,两地间直线距离仅170公里左右。这对曹操的大本营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曹操对此也是深感忧虑。为解决这一肘腋之患,曹操对其发起了三次攻伐,期间互有胜负,但始终不能彻底攻灭,反而因为自己的大意而损兵折将,包括自己的长子和侄子以及最为倚重的大将典韦均殒于战中,曹操对此也深感无奈。当袁曹两大集团的矛盾日渐明显时,张绣也面临着站队的选择。袁绍也向其抛来了橄榄枝,而且张绣本人是倾向于袁绍的。但在张绣的谋士贾诩以袁强曹弱,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为由说服张绣投降了曹操。以雪中送炭来形容张绣的投降是毫不过分的,张绣来降不仅消除了一大隐患,更使曹操本来捉襟见肘的兵力得到了加强。曹操封张绣为振武将军,派往陈留驻守,以掩护官渡右翼。

曹操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很久,第二则消息便到了:刘备反了。这下曹操的头疼病可又犯了。

200年正月,曹操平灭刘备收复徐州

刘备是196年在徐州被吕布击败投奔曹操的。曹操封其为左将军,委为豫州牧,并且“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三国志》。当然,这也是曹操对刘备的一种羁縻手段,既不授实职也没授兵权,而刘备也不得不暂时蛰伏下来。而当曹操面临袁绍的威胁时,刘备那颗不安分的英雄之心又躁动起来。199年,已经落魄的袁术准备借道徐州北上投靠袁绍,曹操派刘备率军到徐州截击。截击任务完成的很圆满,因为袁术在路上病死了。但刘备的计划更成功。当年12月,刘备反手袭杀了徐州刺史车胄,随后便打出反曹旗帜,大肆招兵买马。刘备命关羽驻下邳,自己前出至小沛,积极联络袁绍,摆出一副要夹攻兖州的架势。刘备赌的便是曹操迫于正面袁绍的压力,不会以主力来对付自己,这样一来他便可趁袁曹大战之机积草屯粮发展实力,试试能否在大战中分一杯羹。但刘备显然低估了曹操对他的忌惮。

再加上曹操曾经两征伐徐州,动辄屠城,杀人无算,因此在徐州十分不得民心。而刘备既是汉室宗亲,又是已故徐州牧陶谦亲自指定的继任者,在徐州颇有人望。刘备在徐州的势力发展非常快,义旗乍举,徐州境内景从如云,很快便聚拢了数万人军队,如果放任其发展下去,其潜在的威胁比张绣可要大上许多,甚至可能是又一个袁绍。曹操在第一时间便派刘岱王忠进攻刘备,但不出意外的被刘备轻松击退。紧接着,200年正月,许都又爆出了衣带诏事件,刘备也被卷入其中。曹操估计要疯了:这表明刘备的反叛早有预谋,而且在许都很可能有策应力量。对刘备这样的枭雄,是不能以添油战术给他以打怪升级机会的。曹操不敢耽搁,决定不再给刘备任何机会,准备亲自出征,以狮子搏兔之姿给其以致使一击。当月,曹操便率主力离开官渡,东征刘备。曹操的举动大大出乎了刘备的意料,刘备的军事部署是以控制徐州各地为宗旨,部队分散在各地。曹操主力来势太急,刘备根本来不及集中部队便各个击破,小沛,下邳相继失守,关羽被俘,刘备不得已,只得学袁术北逃青州投奔袁绍。

按史书记载,袁绍部下田丰曾经建议袁绍趁曹操主力东征之时出动全军直捣许都,而袁绍“辞以子疾,不许”《三国志》。这也太儿戏了吧,但袁大官人有没有可能又被任意装扮了呢?袁绍真的是这么个憨憨二百五吗?后面我们再来分析。

话说袁绍虽然拒绝了田丰的所谓正确建议,却也并没闲着。同样是在200年正月,袁绍命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并向各州发布。陈琳不愧是建安七子之一,檄文通篇不带一个脏字,但将曹操这通连贬带骂呀,头疼病都给骂好了。2月,袁绍大军整备完毕,共精选精兵10万,战马10000匹,随后便进占了黄河北岸的黎阳城,紧接着便派大将颜良渡河进攻对岸的白马,作为大军渡河的桥头堡。此时的曹操已经平灭了刘备叛乱,大军屯驻官渡待战,驻守白马城的仅有东郡太守刘延所率的1000人。

袁绍军出动,颜良攻白马不下

颜良素有河北名将之称,但这称号实在是太水了。颜良以步骑12000人的绝对优势兵力攻打白马小城,竟然从2月份打到4月份,而白马城始终危而不倒。光顾 ,在冷兵器时代,受技术水平所限,攻城手段缺少,攻城效率也不高,颜良的这一“战绩”似乎也可以理解。但如果这个可以理解,那田丰大人的建议就不可理解了。

田丰对袁绍建议道:“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三国志》。恁心而论,曹操能够如此快速便平灭了刘备,绝对是个意外,估计刘备自己也没料到,否则也就不会分兵了。但即使“未可卒解”的判断变成了现实,那么凭什么就认为“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呢”,怎么就没想到自己也可能“未可卒解”呢?袭许都,基本不可行,打白马都月余不下,官渡又要怎么打,即使官渡空虚一鼓而下,许都可不空虚,那是曹操大本营,钦定的首都,而且政治上最大的凭仗汉献帝和中央政府都在许都,更重要的,衣带诏事件刚刚平息,无论如何曹操不敢放松警惕,在许都及周边一定会派遣最铁杆的将领防御。可以预料,袁绍即使打到许都也一定会碰钉子,如果曹操回军,那袁绍可就尴尬了。另一种可行性比较高的策略便是直趋徐州,抄曹操后路。但这样一来同样会把大量曹军置于身后,自己的后路也不安全。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最终让南方诸雄坐收渔翁之利。

的假设都是建立在曹操徐州之战“未可卒解”的基础之上的。而曹操偏偏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不仅速胜,还胜得非常漂亮。刘备在徐州混了个里子面子全丢,不仅辛辛苦苦募集的军队被曹操接管了,还把老婆兄弟给混丢了。曹操将二爷请到麾下,可谓是如虎添翼,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曹操速胜这个事实,田丰的建议实在是太想当然了。

我们可以看到,袁曹两大集团的斗争发展到白马城之战时,曹操固然是可圈可点,但袁绍也算得上是中规中矩,至少不应该认为袁绍对于战机的把握上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们或许可以试着猜测一下袁绍空间为何放弃田丰的建议,毕竟现在不是当年“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时候了,既然我方在实力上占据巨大优势,那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嘛,可以凭实力取胜就没必要用计行险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嘛。我们不能不说这种思虑是错的,但也体现出袁绍此时多少有点丧失锋芒了,当年那个脱兜鍪抵地投死求生的袁将军没了,成为了只追求稳妥与万全的袁大官人了。袁绍的这种转变,可能直接导致了官渡之战的大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分析关于"官渡之战的意义"的词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