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明曜原创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推究的近义词是什么,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第一部分 来源

“格物致知”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位于八条目(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首。

第二部分 解析

一、“格”,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将“格”解读为革除的意思,即革除思想的杂质,使自己不被物欲所诱惑而蒙蔽了本性。二是将“格”解读为推究的意思,即推究事物的道理,从而扩充知识,增长智慧。

此两种解释在实践中必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旨在一念发动处开显本心,由心生律,以性施行,使自己心灵美好、行为高尚、修养提高。

二、“物”分两类。

人作为当下世界的主体,根据物与人是否发生联系,将物分为两类,一是“寂”态之物。例如,“未见花之时,花与我同寂”之中的“花”。二是“显”态之物。例如,“待我见花时,已然在心里”之中的“花”。

三、“致”具有两层意思。

一是达到的意思。学者自悟的状态。二是推广的意思。学者自悟之后,以自悟之理教化大众,使大众明德。

四、“知”具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感知。感知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如,小朋友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这里的“知”,是人利用自身感官对外在客观世界的感知,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

第二层是认知。认知是指人感知客观世界,然后通过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小朋友吃了一个橙子,感觉很酸,从此,“橙子是酸的”这个“知识点”将在其幼小心灵深处打下烙印,直至小朋友突然某天吃了一个很甜的橙子后,这种认知才会改变。

第三层是良知。良知是天理在人的层面的具体显现,即本心。之前,明曜在对“心即理”的解读中,也对本心进行了阐述,其实质为遵循天理的本来意识,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无私欲遮蔽,主宰人的一切行为;二是本心如明镜,镜内虽本空无一物(无私欲),可如实观照万千(至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明曜原创《新解“格物致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