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国殇教案结束语 国殇教案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国殇教案,以下关于国殇教案结束语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本文匹配到多条相关结果,欢迎阅读!1、求屈原 国殇 教案2、工作报告结尾励志诗句3、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求屈原 国殇 教案

答《国殇》屈原教案标签: 杂谈教学目的:1 了解楚辞的一般知识;了解楚辞的形式特点。2 了解楚辞所体现的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3 理解本诗所歌颂的勇毅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战斗精神。理解诗歌洋溢着的浓郁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了解楚辞所体现的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教学难点:诗歌中所歌颂的勇毅爱国精神和悲壮美。教学方法:主体交互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进程:第二课时 一 学生交流有关屈原和楚辞的知识。 1 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屈原名平字原,我国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屈原诗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浪温主义精神,开创“楚辞”这一新诗体。 2 “楚辞”的两个概念:诗集和诗体。 二 课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 课文串解 1 词语掌握: 实词: 操 被(pi) 错 交 凌 躐 殪 絷 援 枹 怼 严 忽 超远 惩 诚 武 灵 毅 虚词: 兮 以 通假字:被同披 霾同埋 反同返 2 句义理解。要求能够用现代汉语准确地翻译诗句;前后语句要连贯。 3、“国殇”的会义:以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故名之。

4、前十句描写战斗进程及场面层次分析。

1)写楚军将士被坚执税,准备迎战敌人。

2)描写敌我双方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

3)用旌旗蔽日的夸张和敌人众多如云的比喻,形容敌人的强火。

4)写战士冒着箭雨奋勇争先。

5)6)写敌军冲进楚军阵地,伤亡惨重。

7)8)写战斗结束,楚军全部牺牲,弃尸原野,

此部分层次井然地描写战斗进程与惨酷悲壮场面,表现了楚军将士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

四 作业 1 抄译课文。 2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 讨论: 1 你从课文的描写中看到了什么?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本诗的描写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可以说,前半首的每一句诗,都是由一个个具体可见的画面构成的。阅读时,应注意把握它的形象性。 屈原的诗歌,多具有极强的情感,本诗也不例外。除后半首直接抒情外,前面的描写中,也都融注了极强的感情,要注意把握。 2 从上面的讨论中,你可以看到屈原本诗有哪些艺术特点? 提示:A 用直陈手法铺写战斗场面,绘声绘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B 语言刚健质朴,与他其它诗歌的语言有较大差别。 3 从诗所描写的内容看,作者所讴歌的是一些失败的将士。对此,你有何看法? 二 文言文语言知识(2) 古今异义 1 词义的扩大:江 河 2 词义的缩小:臭 薨 3 词义的转移:钟 颜(色) 4 词义的消亡:骐骥 5 词义的产生:责(债) 6 感情色彩的转移:卑鄙 钩心斗角 三、总结全文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的场面,歌颂了他们刚毅勇武,宁死不屈的精神,体现出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惮和由衷赞美,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杰出诗篇。

四、作业 1 用散文的笔法改写本诗。 2 拓展阅读:《离骚》节选。改写前十句为战争场面描写。

工作报告结尾励志诗句

答工作报告结尾励志诗句

工作报告结尾励志诗句,很多人喜欢在工作报告的结尾处放上一些励志的诗句,起到烘托、深化主题的作用,这也能让人们对于总结的印象更加深刻,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工作报告结尾励志诗句。

工作报告结尾励志诗句1

一、《冬夜读书示子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老子》第六十四章 春秋·楚·李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该则表现了细微积累 认真踏实的.重要性,激励人们踏实付出 积极行动。

三、《增广贤文》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这句诗可以做为座右铭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学习上哪怕不聪明,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获,走向成功。

四、《上刘右相书》唐王勃

“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征实:求实,从实际出发。徇名:专务虚名。

这两句大意是:本着求实精神踏踏实实工作的人,就会干出成效;一心专务虚名,敷衍塞责应付工作的人,功业自然浅薄。

工作报告结尾励志诗句2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3、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10、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1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6、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2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22、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2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2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27、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唐寅《把酒对月歌》

2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9、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3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长歌行》

32、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工作报告结尾励志诗句3

1、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7、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二首)》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9、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选一)》

1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16、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9、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2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2、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岳飞

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

26、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2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2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9、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30、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3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32、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3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5、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陇西行》

3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7、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8、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39、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4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4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4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4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48、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50、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5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5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5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答《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六年级语文老师要怎么让学生们读懂这首小诗呢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2、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

一吟品其物

1、下列的字你知其音知其意吗

莫止 不遑 启居

靡盬 烈烈 归聘

孔疚 彼路 骙骙

象弭 所腓 雨雪

2、请复述这首诗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要求:1、按时间前后顺序;

2、100字以内。

二吟品其情

1、这首诗中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尽可能用文中词语概括。

三吟品其法

1、前三章采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2、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补充:古人对最后一章的评价: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

——方玉润《诗经原始》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清 王夫之

四、由此及彼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问题: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课堂小结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六、课外作业

1.必做题:

阅读《语文读本》第十课《国殇》,体会诗中所歌颂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2.选做题:

(1)将你的困惑写出来,然后查找资料,试着去解决。

(2)把你的收获也写出来,利用课外的资料验证、巩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古诗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课件出示:“风”“雅”“颂”)

根据老师的提示(课件出示:宗庙乐歌和舞歌、民间乐歌、宫廷乐歌)一起来猜猜看,“风”“雅”“颂”分别收录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课件出示图片,释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读

(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试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3)齐读。提示节奏。

2、质疑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句,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2)学生质疑。

不懂的地方

(3)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自学解决问题。

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看注释。

(4)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5)查遗释疑。

师相机指导:“杨柳”之意。介绍典故“百里穿杨”。

3、试解诗意。

(1)组内讨论诗意。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诗意。

(2)班级交流诗意。

(3)师出示诗意“诗”。

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杨柳依依”

(1)课件出示“杨柳依依”。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2)课件出示:柳树图片。

(3)读出你体会到的美来。

2、“昔我往矣”

(1)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教学预设:昔我往矣)

(2)猜猜诗中人打算去“往”哪里(师补充介绍: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3)为什么出征(课件出示:猃狁之故。教师介绍诗歌背景。)

(4)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看到了依依的杨柳。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有诗可证:(课件出示诗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李商隐

因此,在即将出征的“我”眼中,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手啊!这是谁依依挽留的双手啊

(5)学生入情入境想象回答。

(6)课件出示: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7)面对着一双双依依挽留的双手,能留下吗可能“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能留下吗

(《左传·昭公元年》“中有这样一句话:临患不忘国,忠也。”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学生体会爱国之情。)

(8)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放在朗读中,读——“昔我往矣”

感受战争的残酷。

课件出示:图片,配乐。

“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之后,满地的鲜血总是一次又一次染红大地,累累的尸体和丢弃的战车、兵器无声地呜咽着。这便是战争。有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道是:“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这便是战争。

经历了残酷的厮杀,吃着采来的薇菜,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不由地想起——

课件出示: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能回家吗为什么(课件出示:“猃狁之故”)

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引读——“今我来思”。

3、“雨雪霏霏”

(1)“雨雪霏霏”四个字又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图片:要回去了,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

(师引导学生体会: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学生进行拓展想像,口语表达。)

(3)课件出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中最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这一切都是因为——课件出示:“猃狁之故”

(4)出示资料:

周厉王在位时期某年10月,猃狁大规模侵犯西周境内,大片土地被侵占,直接威胁着京师的安全。

周宣王继位,玁狁对周的侵扰愈演愈烈。

周宣王五年三月,玁狁沿洛水攻周,其后,玁狁集结于焦获huò (今陕西三原一带),沿泾水直逼周之丰、镐gǎo两京(今西安西)。

十二年,玁狁再次攻周。

4、这简单的四句诗中,包含着我的深切的'渴望,那就是——

5、引导读背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但是请你找找诗中有没有一个字写到我们所感悟到的情作者把情都放在了哪里

这就是情景交融,(板书)这就是《诗经》的魅力。

(1)你能试着背一背吗

(2)指名试背。

(3)全班试背。

四、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是如何来学习诗歌的

小结: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经·采薇》(节选)

2、尝试以诗中“我”的角色想象扩写故事。

六、板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3

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诗经》,)大声呼唤它!

2、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课件演示)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一个经典名句,请同学们打开书……(课件出示教材)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你也读读!你学学他读读)

3、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读指名个别读!(问听众,你听出了什么——说一说诗表面意思。)

4、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相信你读了会更有收获。引入课外学习资料。(课件演示)[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5、指名个别再读。

(鼓励读的动情者,借势导:这段话中哪个词让你想到要这样读)

6、同学们,读了这许多遍,你有没有发现诗中这两句有什么特点呀(师板书三组反义词)

7、检测问:“昔”指何时“往”去何方“我”指谁“今”又指何时“来”去何方

8、哪一句是这位远征战士的回忆(课件出示)

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依依”是什么意思呀

师:(配乐《自然之声》)同学们闭上眼睛,除了杨柳你还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2、真美!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3、出示《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0)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而这位士兵呢——征战沙场!他愿意吗(课件:往否)

5、为什么

·故园情难了!

·沙场血腥、残酷!

6、大丈夫仗剑远行志在四方,他真的不去征战沙场吗出示课件。(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玁狁(xiǎnyǔn)曾乘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侵扰我国北方边境。)

师:什么叫“侵扰”

师:此时,往否——为什么

7、在“不得不去”面前,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父母、兄弟、子女、妻子、亲朋好友、门前的那棵柳树……)

8、我想,此时此刻也就只有一词可以形容的心情了——“依依不舍”。

9、(课件出示诗句)指导读出味!

10、其实,自古就有“折柳相送”的说法,哪位同学能借用诗句来印证一下

(课件出示)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就这样,这个士兵带着对家园的思念,带着对亲人的眷恋,踏上了漫漫征程。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三五年,亦或许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征夫回来了!(课件出示后句诗,齐读)

2、“雨雪霏霏”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同学们随便说一说。

师:要是我吃饱喝足了,穿着暖和的皮大衣,这就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3、课件播放“雨雪菲菲”声效图,同学们感受。

师:听着这风声,雪声,你心里怎样(打冷颤——好冷!)

师:引导学生读。

师:(调侃)你现在饿吗渴吗

师:你知道吗这位归来的征夫却——(课件出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生齐读: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4、你体会到了什么(征夫冷,饿……)这分明就是雪上加霜!

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凄惨、悲凉……)

5、不应该呀!一位凯旋的战士回归故里怎能如此凄惨如此悲凉这样一位战士回乡,照理说应该有些什么

6、可是掌声、鲜花、亲人的迎接……有吗却只有——雨雪霏霏。(接读)(课件出示:昔日__没了,只有——雨雪霏霏!)

◆师:昔日幸福的家园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昔日恩爱的亲人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昔日袅袅的饮烟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昔日依依的杨柳没了,只有——(生接读:雨雪霏霏)

(可以让一组同学连成一个排比句,读出伤悲)

7、师:凯旋而归的这位征夫呀,没有了丝毫的喜悦;侥幸活下来的征夫呀,没有了半点庆幸!为什么为什么征夫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抚今追昔,仰天长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为何雨雪菲菲

8、可是仰天长叹,谁又能听得见呢还不是只有那——雨雪霏霏!他彻底绝望了,他的心犹如飞舞着的雪花一样冰冷!犹如低沉着的山风一样哀吟。

生接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

9、哀兮!悲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雨雪霏霏”不正是这位回乡征人内心凄苦的真实写照吗

10、就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样有谁知道他的哀愁呢我想或许也只有这“雨雪霏霏”知道了!(课件出示:雨雪知我心,霏霏诉我哀!)

五、作业

1、收集至少四句借景抒情的诗句。

2、背诵《十五从军征》。

3、读读《采薇》整首诗。

六、板书设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殇教案结束语 国殇教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