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快过年了,所谓正月忌头,腊月忌尾,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腊月正月,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快过年了,所谓正月忌头,腊月忌尾,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答一方面注意交通安全。二是注意钱财安全。三是注意时间虽然快节奏,需要办的事很多,但情绪方面要稳中求平安。四是打扫家院,做家务等要小心谨慎。注意用电,刷洗餐具,张贴春联,年画时要小心等。

过了腊月二十四,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所以,一直以来,老祖先也传承下来了很多过年的文化习俗,说贴春联、买年货、打扫卫生等,同时,过年还有一些讲究或者忌讳。

众所周知 ,腊月是一年农历中最后一月,正月呢是新年第一个月,所以对这两个开头和结尾的月份,人们一般都会很是看重,自然少不了一些细节方面的讲究。

“腊羡数月忌尾”所指的主要是指这两件事:一是腊月不能搬家。在我国民间,搬新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流传着许多讲究,如选个黄道吉日,带火入户,讲吉利话等。那么,为什么腊月不宜搬家呢,无非就是一年中的腊月是最冷的了,如果这时选择搬家,新家还比较阴冷,加之没有人气,所以搬进去住一时半悔物会可能无法适应,也感觉不习惯,所以不宜。二是腊月不能借给别人钱物。为嘛?当然是指腊月了,马上就要过年了,这段时间一般都是年终结算的时候,理应是家里进钱进物之时,理应不能借钱出去了。现在农村还有这个讲究,那就是即使大年三十也可以到人家去要账,但过了三十晚上十二点钟就不行了,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正月初一就去要账,别人会骂你不懂规矩的,所以约定俗成了,腊月可以讨账,但正月就不行的。

“正月忌头”呢,也有两点讲究,一是正月初一乃至整个正月都是不宜理发的,在人们的心目中,正月理发是一件不吉利的事,一直要等到二月份的“龙抬头”的那一天才能理发,讨个吉利。二是正月初一不能扫地。谁都知道,过年这几年,由于亲戚来往拜年什么的,吃吃喝喝,瓜壳果皮,肯定到处有垃圾的。但老一辈一再告诫我们,即使再脏,也不能打扫,必须要等到初二或更迟点才能打扫,无非讲究的就是指初一不能将家里的东西往外清扫,在老人们看来,垃圾代表着财份,扫垃圾就代表着把财往外扫和倒。所以,要打扫卫生和理头发这些事,得在年前全都搞完了,正月是不能做的。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多半已不完全相信了,也并不格外注意遵循了,但个人认为,我们还是遵守点的好,不为别的,就为了留点年味,如果什么都不信了,什么都丢了,那年味儿也更少了。

大家好,我是文玩壹姐。今天是腊月二十六了,还有几天马上过年了,我国最隆重的那就是春节了,辛苦忙碌了一年,都盼着在过年的时候与家人团聚,不管离家有多远,在春节的时候都要赶回家,一家人坐在桌前,吃上一顿团圆饭,唠唠家常。劳碌了一年,在春节期间,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关于春节,在农村有着很多习俗,有一些到现在还一直在沿用着。所谓:“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因为“腊月”代表着一年的年尾,或者“岁末”;而“正月”代表了一年的开始,称之为头。古代民间传统非常重视“腊月”到“正月。那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春节将至,有哪些忌讳需要注意呢?今天就和大家讲一下。

严格来说,过年不仅仅指的是除夕那几天。在很多地方,年从小年二十三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算起来也有二十多天,并且在老一辈人的眼中,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是犯忌讳的!因此“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在很多地方盛行,有些禁忌也最好不要做。

1、过年不能去借钱

很多人忙碌了一年,好不容易积攒了兄前首一些积蓄,有的甚至是离开妻儿,在外打工赚的钱!如果此时去借钱,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困扰!借与不借都会伤感情。

而且钱包鼓鼓,代表着丰收的意思,预示着来年有一个好兆头,更是一种财运的象征!因此,如果有人来借,就如借走下一年财运一般!因此,在过年的时候不要去借钱,别人也不会借给你!

2、正月初一不扫地

在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就开始打扫房子了,犄角旮旯都要清扫干净,锅碗瓢盆也都要清洗一遍。寓意,除旧迎新扫除霉运!

但是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不能打扫卫生的!因为新年第一天,预示着万象更新,更象征着福禄寿好运来临。此时你拿起扫把,打扫卫生就是要把这些好运扫地出门!所以,即使年三十夜里留下多少垃圾,都是不能打扫的!

3、不说不吉利的话

过年的时候有些词语是不能说的,要说吉利话。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在一起聚餐在正常不过的了。如果不小心打碎一个盘子,一定要接着说岁岁平安。有些家里人比较多,分东西比较慢,有人会很着急说“完了吗”,这是很不吉利的,应该说“齐了吗”。

在老一辈人眼中,过年的时候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比如破,烂,坏之类的词语,在他们看来来年寓意着来年,会有很不好的事情!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的。

4、不能在正月里剃头

这个说法在很多的地方都流行着,很多人都选择在年前把头给剃了。因为在很多地方家里人,是不允许在正月里剃头的。尤其父母家里有兄弟的,更是忌讳!老一辈的人说,在正月里剃头“死舅”!直到过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才可以剃头发!

这些风俗习惯,在一些老一辈人看来,很重视也很忌讳!但是很多这种说法,放到现在显然是很不科学的!总而言之,我们要正确的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些说法,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当做一个风俗图个吉利!只要一家人能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在一起过个年,这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今年以为疫情的严峻形式,最好还是留在本地过年,虽然不能回家,但是那份感情会一直在,也可以选择网上拜年,等到疫情过去一定会春暖花开。在这里先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了。

腊月正月

答冬月是农历十一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正月是农历一月。

冬月是什么意思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成语:寒冬腊月,即是指春节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腊月是什么意思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冲伏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代应劭的作品《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孝橡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散慎携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都要举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正月是什么意思

正月,为建正之月,斗柄回寅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历法建正,原始涵义是摄提纪论十二月建。后经演变,亦用来指其它历法的首月。

经历史演变,正月的说法有三种:①阳历正月是即寅月的首日是起于立春后的该日,②与寅月大体同时的那个阴历月,是夏历的阴历正月,③在大众口语里,正月通常指农历正月。

农历正月初一,是汉族和汉字文化圈传统的春节。

为什么农历正月又叫做“腊月”?

答我们所说的正月是农历的1月份也就是说过年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就是农历的一月初一,一直到1月31号为止都算作正月,当然这里所说的是农历,而不是公历。之所以我们中国人把农历的1月困纤份叫做正月,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从古代开始就非常重视一件事情的开始,古人认为一件事情如果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的话,那么整件事情都会顺利,正月这个称呼也是对于一整年的美好向往。另外根据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在农历正月的时候,最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生气

这一点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可能都经常听到,因为家里面的老人经常嘱咐我们在正月的时候尽量不要生气,因为在正月的时候经常生气的话,一年都会生气,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预兆,因此在正月的一个月里面,我们尽量保持平汪衫仿稳的情绪,对人也要报以微笑和和蔼的态度,这样的话才能平平顺顺的过一年。

2、不要花太多的钱

古人认为在正月的时候,如果花太多的钱的话,那么一年的开销肯定是非常大的预兆,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在正月的时候我们应该开源节流,能花的钱就花,不能花的钱尽量不要花,这样的话可以让我们在一年当中多攒下一些钱来,对未来是有帮助的。

3、事业上一定要努力

另外无论我们是在企业工作还是在为自己创业打拼,都应该在正月的时候非常努力,有10分力要使出12分力来,这样的话会让我们全年的工作都非常顺利,并且会塌旅有一个美好的开端,预示着我们以后在事业上会蒸蒸日上,而且确实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一个开端就取得一定成就的话,对于士气的鼓舞是非常大的。

腊月和正月怎么区分 腊月和冬月的区别

答我国阴历的加法上有腊月、冬月、正月的叫法,但是很多不熟悉历法的人,对这些称呼可能会混淆。那么,腊月和正月怎么区分?腊月和冬月有什么区别?

腊月和正月怎么区分

冬月是阴历11月,正月是阴历的1月,腊月是阴历12月。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幸月、畅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的汉族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月和冬月怎么区分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成语:寒冬腊月,即是指年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每个月的各种叫法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三月:蚕月、桃月判团、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五月:皋月、榴歼盯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六月:且月、焦月氏冲和、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腊月正月》中的方言有哪些

答腊八过后,买布料、做新衣,搓麻绳、衲鞋底、做新鞋,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中华大地老百姓开始了一年一度盛大节日“过年”的准备工作。在过去农耕土作的历史长河中,和祖国的其他地方一样,聪明智慧的包头人浓缩提炼出了许许多多有关腊月和过年生动有趣的民间谚语和俏皮话。

一、腊八:

过一冬,长一针。过一个腊八,长一个蚂蚱:冬至以后,地球的昼、夜时长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到夏至前,没有山峦遮挡的平原、高原地区的太阳每天固定地提前一分钟升起、推迟一分钟下山。到夏至时,早、晚相加,白昼时间比冬至日渗闭镇大约增加了六个小时。由于地方习俗和地方语言的不同,“一针长”是包头地区农村过去丈量土地的老习惯用语。我们现在说的“步”,在包头地方过去称之为“跷”。左、右腿一前一后都迈完,两跷了才算一步。那时的度量衡还处于解放前的老习惯,比现在国际通用以米为单位换算的市尺要小。按旧尺寸计算,一跷二尺半(0.8米、现在为0.83米)、一步五尺(1.6米,现在为1.67米)。一针长约为240步,它的长度约等于384米。过一冬,长一针,过一个腊八,长一个蚂蚱是包头人民间形容冬至后白昼变长的一种形象比喻,并不是准确的量化标准。即是说从冬至到腊八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白天长了好大一节,一个冬天,平地上太阳光照在地上的影子提早或退后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三九尾、四九头,腊八前后,正是一年四季里最冷的时节。包头农谚还有“三九、四九,冻烂碓臼”一说。老包头人在这个时候身上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里劳作的不少人还穿上了皮袄、皮裤,毡帽放下了耳箍,棉鞋、毛嘎蹬(羊毛毡靴)上了脚。老包头人形容不依常理出牌的人和事时戏称“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其实为了御寒保暖,长年在外作业,还真有人这么做。百姓盼雪,瑞雪兆丰年。“三白、两树架”指的是雪和树丛粗挂(雾松)。处于丘陵式高原地带、靠天吃饭的大部分包头农村,要能在前一个冬天里下上三场大雪(尤其是入冬时下上一场坐冬雪)(坐冬雪落地后一般不会融化,结冰后可以在土地表面形成隔热层,能降低土地的冰冻深度)、再两次出现树挂现象,那第二年一定会风调雨顺,能夺得一个大丰收!而打春后下的雪就大不一样了。老话有“春风吹破琉璃瓦”,”春天的雪,下多深、旱多深”。入冬后地气下行,土地从上往下冻,包头一般的冰冻最大深度能达到1.5米。由于冬季气温很低,雪落在地上后除少量蒸发外,大部分融化后渗入了大地,增加了大地的含水量。而立春后地气上升,地温由上而下提升,白天的气温大多在0度。在强烈春风的扰动下,春雪本身融化渗入大地后不但大部分又被蒸发,而且融化后的雪水融解了地表的冻土层,使冻土层内的水分也随之被蒸发,故而才有春天的雪,下多深、旱多深这样的现象。部分学者认为春雪保墒、利于春播的意见不但与老农经验相左、也实在不符合科学道理。春雪与春雨不同,春雨是春天天气转暖后上升蒸汽遇冷后凝结的。这时候风和日暖、沙尘减少、大地消融,土壤能充分接受雨水、蒸发量相对降低,才能够真正起到保墒利苗的作用。

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熬上一锅腊八粥。“三十里莜态孝面、四十里糕、十里豆面饿断腰”。虽然黄河沿岸和大后山麦子种的非常普遍,但平素里,包头的老百姓为了省钱、耐饿,莜面和杂粮依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口粮。特别是石拐沟的百姓,几乎上顿下顿离不开莜面和糜米,其他小米、黄米、豆面、荞面、只作为少量调剂辅佐食品。对他们而言,吃白面是奢侈,不到大节一般不会动白面。一年一度的腊八粥,对于长年奉行勤俭节约的庄稼人来说,是少有的伙食改善。腊八这一天,为了不耽误白天的营生,鸡叫头遍、天还漆黑,农村的家庭主妇们已经早早起炕,生火添水,把头一天晚上泡好的黄米、江豆、红枣、核桃仁、葡萄干下到锅里。天色显鱼肚白,大人、娃娃们起炕时,撒着红、白糖,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已端上了桌。“吃完腊八粥,过年搬指头”,腊八一过,过年指日可待,孩子们心急火燎地盼着大年三十早早来临。

二、腊月二十三,灶王(包头地方口语)爷爷要上天

中国祭祀灶王爷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特别是明时成书的《封神演义》广为流传后,神话人物镇守渑池的商纣阵营指挥官“张奎”和夫人“高兰英”被一般老百姓所相约成俗,成为百姓普为贡奉的“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对于辛苦了一年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长年形成的习惯,除服务行业外,包头的制造业——木匠、铜匠、铁匠、糊瓶匠(钣金)、泥瓦匠、画匠(油漆、裱糊、绘画)、笼匠、麻绳匠、柳条行、口袋行、陶土行、纸火行等鲁班行关门放假,煤矿上扫窑歇工,一直到来年二月二后重新开张动工。近四十天里,这些行业是不做买卖的。这些习俗的形成不单单为了迎合“二月二、龙抬头”择日开工图个吉祥,它暗合了实实在在的民意。那时候老百姓的生活起居一直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规律,长年没有假日。夏天天长时,天天蒙蒙亮起床,抓紧时间吃罢早饭后一直干到太阳落山,去除中午吃饭歇晌,一天实际工作时间要达到十一个小时。地冻了、冬闲了,地里的庄稼早已收拾停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户人家歇了冬,忙活了一年,制造业的工人们也得喘口气。正月初一到二月二的三十二天是制造行业员工舒展身躯的休闲日,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是老板们留给员工们为小家庭忙忙碌碌的过年准备期。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吃麻糖。老辈时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制糖工艺虽然简单,包头地区盛产甜(糖)菜,却没有制造黑(红)、白砂糖的技术和作坊。解放前的市区商行里也罕见花花绿绿的纸包水果糖,更不要说什么牛奶糖、巧克力了。常见的只有成大块的冰糖(那时没有单晶冰糖提炼技术)和压制橘瓣糖。远离城市的农村孩子们一年也见不到几次糖块。而冬季里麦芽为曲、小米熬制的麻糖倒是货郎子(走村串户的小摊贩)蓝中的必备商品,能让孩子们隔段时间偶然解解馋。

旧中国的老百姓虽然信神敬佛,却常常以自家的心态对待神仙,他们以为神仙也食人间烟火。祭灶日贴在灶台上方套色木刻彩板画的灶王爷爷神像两边都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字样。相传灶王爷爷、奶奶这一天要回归天宫向玉帝做叙职报告,会把家家户户老百姓的衣食起居、心态行为上奏到天庭。百姓们都想让灶王爷爷在玉帝面前添一些好话,盼望着来年降福降利。腊月二十三大人小孩吃麻糖的同时也忘不了给灶王爷爷奶奶们炉膛里塞几块麻糖。

麻糖熬稠出锅时颜色是深暗红色的,称为“红行”(xing)。大块红行趁热反复拉制,颜色渐渐变淡,直到成为条状淡黄色即成了麻糖;继续加温熬制即为“老行”(黑行xing),老行颜色黑红透亮,是吹糖人的绝佳材料。临近小年的货郎提篮里摆满各种各样的麻糖。有用红行和老行做成小粽子式的老麻糖块、有小鼓形状的祭灶(略带专用)圪蛋、有素面或外撒熟芝麻的长条麻糖、有中间孔洞里灌满炒熟黄豆面的灌馅麻糖。有的长条芝麻麻糖外还撒着细碎的青、红丝丁,花花绿绿煞是好看,惹得孩子们直流口水。二十三吃麻糖,大人们常常乖哄小不点们:“吃麻糖糊住了嘴,以后可不许说脏话、乱骂人啊”。

“打瓜掰麻糖,逑愣大惯肠”。麻糖在拉制的过程中中间的气泡拉成了孔洞,农村里的闲汉们往往通过掰断麻糖,比拼麻糖里气孔的多少或大小来赌输赢。虽说是农闲时偶尔动动心眼、寻寻开心,涉及的钱款数额很小,应该无可厚非。就怕有人发了侃劲,比得多了,赢的赢了许多麻糖吃不了,减价处理:输的输一些钱财,庄户人来钱不容易,家里容易起纠纷、闹意见。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是看不起这种行为的,称他们的行为是”不机迷”、”侃货“、“愣惯”、“脑子里住着壁虱(臭虫)、压着黑行(老麻糖块)”、“败家圪蛋”。(傻瓜、二货的几种形容)。

过罢二十三,清扫屋里的犄角旮旯,去除房顶的蜘蛛网、无梁尘,擦家俱洗家饰、白泥水刷墙、米汤浆大炕;浆洗铺盖、被单,洗枕头、筛换荞麦皮;洗门窗、换窗纸、贴窗花;猪、羊早在大、小雪旮旯间卧市季节杀好,烧猪肉、炸丸子、黄焖鸡;淘黄米,煮豆馅、蒸软糕,蒸馒头、做豆包,翻馓子、炸油饼,压粉条、磨豆腐,炒瓜子、炒花生;杀鸡、买鱼,请黄裱、买爆竹、办年货。过大年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三、过年了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光景再紧巴,过年总得给人一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感觉,头是必须要剃的。日子再穷苦,不能少了大年三十接神时的饺子,年夜饭是一定要准备的。家家户户辛苦了一年,就盼着合家欢聚的除夕夜大团圆。

年三十一大早,清水撒院、黄土垫圈,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小院中垒好了旺火。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换上了崭新的衣、裤、鞋、袜,小伙伴们东家门进、西家门出,像孔雀般地到处展显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装,就连猫猫狗狗们也兴奋地随着孩子们到处摇着尾巴、撒着欢。

神龛摆正了,年画、云子(家谱)挂起了,门神、对联贴好了。随着二踢脚和小鞭炮噼里啪啦的炸响,敬神、拜祖后,丰盛的年夜饭摆上了桌。这一晚,无论是城里还是乡村,鞭炮和二踢脚此起彼伏,浓浓的砖茶水摆在了炕桌上,炕桌上摆满了红枣、花生、瓜子、栗子、柿饼和不轻易见到的糖果(那时候由于没有长期保鲜和冷藏远途运输的技术,瓜、果、梨、桃等新鲜水果是无法摆到桌面上的),家家飘荡着丰盛饭菜的香味,到处洋溢着欢欢乐乐的气氛。

“过大年、响大炮,枣儿、核桃满炕抛”,“二巴小子(不大懂事的小孩子)过大年,又吃好的又赚钱”。凌晨的旺火一家比一家发(点火)的早,大家都想把财神早一点抢回来。大约早上三、四点吧,各家的旺火都已火光冲天,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接神的饺子煮熟了,磕罢头的小孩子拿到了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乐哈哈地咧着嘴、眯着眼睛盘算着自己的小消费计划。神龛前蜡烛通明、香烟缭绕,接神饺子熟了,先得让神仙们尝尝。神仙不喝酒、不吃荤,诚溺神佛的人家除了给神龛前贡奉着干果、点心外,还要特地包上几个素饺子来敬奉神仙。渴求着来年的福到财到、一帆风顺。

四、盼来年

习惯了平时的省吃俭用,习惯了晨起暮落辛勤劳作的生活,除夕夜到正月十五,百姓们兴高采烈地舒展着身躯、享受着好酒、美食。走亲、访友拜大年、儿孙齐聚乐悠悠。到处飘荡着欢天喜地的乐趣,到处是幸福、祥和的笑脸。

年节时的北方天气寒冷,不适宜早耕早种,户外却是天然的大冰柜。受气温的影响,北方过年时间格外地长,年味也分外的足。正月十五以后,天渐渐地热了,腊月备好的年货也吃完了。看完十五后的秧歌、社戏,吃完二月二的饺子,新的一年开始了。“肥正月,瘦二月,糊糊圪茬(豆类、玉米、高粱等杂粮碾子压碎大小不等的颗粒)三、四月 ”。老辈人靠种地打粮、长工短做,家中很难有较为丰厚的积蓄,春节前后多少有点寅吃卯粮的尴尬。阴历三、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期,糊糊圪茬度光景的日子真的是在所难免。即便是境况稍好的人家,整个年节只出不进,也感觉有一点压力山大的味道。一付对联说得好:“年年难过年年过,事事难成事事成”(若改为事事想成事事成更是贴切)。年过了、神拜了、肚子圆了、钱袋子扁了。地气热了、冻冰化了、万物复苏、龙的头抬起了。盼今年更加风调雨顺、盼今年天赐福到万家。抖擞精神、甩开膀子,努力吧,今年一定会心想事成的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窝牛号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腊月正月。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