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卓有成效拼音-卓有成就和卓有成效有什么区别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卓有成效拼音,以下关于卓有成就和卓有成效有什么区别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1.徐性初

徐性初(1934年1月7日—2022年1月1日),出生于天津,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徐性初于1955年从大连工学院毕业后进入机械工业部二局设计处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所长;1988年开始先后担任第七、八、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人物评价

徐性初为中国精密加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7] 。(《光明日报》评)

徐性初使超精密加工进入中国民用产品生产领域和获较大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11] 。(中国冶金装备网评)

2.潘自强

潘自强(1936年6月1日-2022年1月19日),湖南益阳人,北京大学毕业,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

潘自强于1957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当选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2022年1月19日,潘自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人物评价

潘自强为培养辐射防护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工程院评)

潘自强早期完成了多项辐射防护监测技术,提出了我国保健物理学框架,并始终站在辐射防护科学和技术的前沿,为核武器研制期间的辐射防护工作和保证核工业良好安全记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辐射防护学科的主要带头人之一。(中国环境出版集团评)

3.戴永年

戴永年(1929年2月9日—2022年1月27日),男,汉族,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通海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1948年,戴永年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云南大学复学后,回云南大学继续学业;195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矿冶系,获得学士学位;1951年—1954年,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工作;1954年,随云南大学矿冶系调整至昆明工学院工作;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冶金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1956年—1978年,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教研室秘书;1978年—1983年,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教研室主任;1983年—1986年,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系主任;1986年,成为昆明理工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戴永年长期从事真空冶金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真空制备研究工作。

2022年1月27日,戴永年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

人物评价

戴永年一直以来均以“德”为重,以“学”为基,致力于创新发展,做前人未作之事,做前人未做到之事,以求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做出贡献 。(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评)

戴永年同志政治思想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谨记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信念,用教育与科研成果服务于民,在60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践行 “立于德,成于学,展于创,益于民”的治学育人理念,矢志不渝致力于创新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果,以求为人民谋福祉,为社会做贡献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评)

4.朱兆良

朱兆良(1932.8.21-2022.1.30),山东青岛人,原籍浙江奉化,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朱兆良于1953年从山东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98年至200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9年至2004年担任中国土壤学会第九届理事长。

朱兆良长期进行土壤氮素转化与氮肥的合理施肥问题的研究。

2022年1月30日14时20分,朱兆良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人物评价

朱兆良开拓了中国土壤氮素研究领域,为中国农业生产中氮肥的有效施用作出了重要贡献[11] 。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评)

朱兆良在6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他秉持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断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宽度。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土壤氮素研究人员踩着自己的节拍,走向世界并获得国际同行的赞誉[9] 。

(中国江苏网评)

朱兆良同志在政协和民主党派担任领导期间,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华日报)

5.毛用泽

毛用泽(1930年9月1日—2022年3月6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核技术应用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研究员。

1949年就读于交通大学化工系,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修核物理,1954年结业;1955年进入防化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专业组长、副主任、副所长、所长、科技委副主任、主任;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至1988年担任防化研究院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毛用泽主要从事核辐射防护剂量学,核爆探测学、核监测装备系列与标准化的研究。

2022年3月6日,毛用泽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

人物评价

毛用泽在国防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内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获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这些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4]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评)

毛用泽为国防科研的核监测与防护专业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科学中国人》评)

6.陈敬熊

陈敬熊(1921年10月16日-2022年3月16日),男,汉族,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第一代航天人。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947年,陈敬熊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50年,获得交通大学[12]硕士学位;1950年—1952年,在北京邮电部研究所工作;1952年—1957年,在通讯兵部电信研究所工作;1957年—1965年,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所长;1965年—1980年,担任七机部二院二十三所副所长;1980年,在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工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陈敬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3月20日,陈敬熊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人物评价

陈敬熊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科学和航天事业竭尽所能发挥作用,正应了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6] 。

(人民网评)

陈敬熊院士是中国著名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是中国制导雷达天线设计早期开拓代表人物之一,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5]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侯萍梅评)

陈敬熊院士在学术上卓有成就,是学界楷模;在思想上追求进步,是党员典范;在工作中甘为人梯,是引路良师。我们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传承奋斗品格。(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 马杰)

7.文圣常

文圣常

(1921年11月1日-2022年3月20日)

,男,生于河南光山,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47年毕业于美国航空机械学校。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圣常长期从事海浪理论和应用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得到属当时国际前列的“普遍风浪谱”,中期主持研究海浪计算方法,该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被订入国家规范。

2022年3月20日,文圣常在青岛逝世,享年101岁。

人物评价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文圣常院士在海浪及相关领域先导性、奠基性的研究工作,为学校海洋学科发展和海洋特色的形成,乃至国家海洋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先生在科学研究上的高瞻远瞩不断为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指出方向,并带领一代代海洋学人一步步走到今。六十一甲子,文圣常院士还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才,以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德守朴的人格修养,影响着一代代学子积极投身到国家海洋事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桃李芬芳海洋科学尊先圣,波澜壮阔原理创新超寻常。”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指出,文圣常院士是海浪理论的“开拓者”,是心系学生的“引路人”,是为人师表的“大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海洋学家、教育家,海浪研究的开拓者和物理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为学校海洋特色的形成和我国物理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8.张子仪

张子仪

(1925年3月4日-2022年3月23日)

,男,汉族,山西省临猗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畜牧学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2]

1943年—1945年,张子仪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1952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动物营养学博士学位;1952年—1957年,回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担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饲料组长;1980年—2010年,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学委会主任;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工作。[3][1][2]

张子仪长期致力于饲料资源开发、国家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动物营养学研究。[2]

2022年3月23日,张子仪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人物评价

张子仪院士德高望重,在动物营养领域赫赫有名,为中国畜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9]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评)

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每当提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子仪,人们的敬佩之情都会油然而生,作为中国饲料营养科学的领军者和中国饲料工业及现代化养殖业的主要铺路人之一,张子仪平易近人、为人厚道、生活俭朴、助人为乐,他广学博览,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结构改造,特别强调老人要警惕“好为人师”、“倚老卖老”的经验主义,要经常自我反省,不断否定自我,“蜡炬成灰,犹可护花”,“废物利用”是他作为资深专家的座右铭,他始终坚持严谨、精准的工作信条,对农业科研事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为中国动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及饲料工业的兴盛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彰显出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崇高学者风范[5] 。(《中国农村科技》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卓有成效拼音-卓有成就和卓有成效有什么区别》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