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牛号

旗亭画壁-画壁简介

今天窝牛号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画壁简介,以下关于旗亭画壁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学习。

在唐代,虽然多数诗人过着游历的生活,但是因为交通和通信的限制,诗人们的社交圈子并不大。所以一生中能遇到一两个知己,见上三四次面,已经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然而就在这不大的生活圈子里,在极少的相遇次数中,依然可以发生许多风花雪月的故事,并流传后世,成为诗坛佳话。

下面要讲的就是三位诗人的吐槽大会,旗亭画壁的故事。

大唐开元年间,冬天里的一个早上,天空中飘着小雪,长安城朱雀大街上行人稀少,三个衣着普通,但气度非凡的男子走进了一家旗亭。

旗亭就是临街的酒店,因为店铺不大,而且门口的酒旗总是被风吹的半卷着,所以叫做旗亭。

从穿着和气度上看,这三个人应该是文人,而且是失意落魄的文人,因为此刻他们正在和酒店老板商量着要赊酒。

在大唐盛世思想开放且崇尚文化的社会里,处处体现着开放与包容,文人因为没钱而赊酒的事也是很普遍的,并不会影响文人的名声。

有头脑的酒店老板不但不怕文人赊账,反倒引以为傲,因为这样做不但能博得尊敬文人的美名,而且可以借机宣传某某诗人到此一游,如果诗人很有点名气,就会引来大量粉丝来酒店消费,老板也就会名利双收。

所以当这三个文人提出要赊酒,酒店老板不但没有拒绝,还热情地将三个人带到楼上靠里面比较暖和的座位上。

这时,三个文人落座,一开口却并没有急着点菜要酒,而是在争论着一个话题。

其中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首先说道:“咱们争论半天,到底谁才是老大啊?”

“当然是我王昌龄啊!”另外一个人说道。

“你说这话我王之涣可不服啊!”三个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连忙摆手。

“就好像你俩这话我高适认同似的。”最开始说话的年轻人“啪”的一拍桌子,明显不服。

原来这三个人正是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

此时的三人,虽然诗名早著,但是仕途失意。高适一个月前还在老家河南沧州的地里种麦子,就是个白丁。王昌龄则刚刚被朝廷任命为江宁县丞,一个九品小官,这个级别的官长安满大街都是。而年长的王之涣早已经辞官多年,现在只是一介布衣。

此刻,三个人为了争诗坛老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吹胡子瞪眼睛,谁也不服谁,气氛一度很尴尬。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鼓乐之声传来,从楼下走上来几个曼妙的身影,原来是一队轻歌曼舞的歌伎。

王昌龄眼前一亮,看着如花美眷,一个主意涌上心头,他提议说:“我们几个都负有诗名,但一直难分高下。不如今天我们比试一下,这队歌伎唱谁的诗歌多,谁就是老大,怎么样?”

高适本就年轻气盛,又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性格,听了王昌龄的提议,马上说道:“这个主意好,输了的还要付赊酒的钱!”

“哈哈,就这么定了。”王之涣也表示同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喝彩声中,第一个一身粉色裙子的歌伎走上了舞台。

丝竹声响起,歌伎轻启红唇,歌声中透着忧伤,只听她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最后一句还没唱完,王昌龄就得意地给自己斟满一杯酒,然后拿出毛笔,在白色的墙壁上画了一道,说道:“我一首了。”

音乐声响起,又一个身穿绿色裙子的歌伎上场了。她玉手轻抬,慢挽发髻,一开口,声音低沉,让人黯然销魂,她唱道: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

高适不等她唱完,就把酒杯高举,痛饮了一杯,大笑着说道:“不好意思,这首是我的诗,我也一首了”。

笑声中,第三个歌伎也上了舞台,她身穿红裙,手拿团扇,开口唱得是: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首正是王昌龄红极一时的诗歌《长信秋词》。

王昌龄开怀大笑,得意之余不忘在墙上再画一道,然后对王之涣说道:“我可两首了!”

王之涣却依然淡定,看了一眼舞台上,又看了看两人画在墙上的道道,轻声说道:“俗气!”

王昌龄和高适以为王之涣在骂他们,赶紧围过来追问:“你说谁俗气?”

“歌伎俗,也就俗人才唱你们那俗诗!”王之涣不紧不慢地说。

王之涣喝了一杯酒,然后胸有成竹地说:“这些歌伎品味低,看见那边的头牌了吗?如果这个歌伎不唱我的诗歌,我就认输,以后都不和你们争高低了!要是唱了我的诗,你们俩就磕头拜我为师吧!”

三个人把目光集中到最漂亮的头牌歌伎身上,琴瑟和鸣,伴着阵阵的欢呼声,压轴的歌伎登场了。

这位姑娘一袭白衣,轻施粉黛,体态婀娜,莲步款款,来到舞台中央,环顾四周,这才轻声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歌正是王之涣的代表作《凉州词》。

一首唱罢,掌声与欢呼声不断响起,有人大喊着:再来一首!于是歌伎又连唱两首,也都是王之涣的诗歌。

王之涣遇到了自己的粉丝,而且还是个最漂亮的美女,心里十分得意,问道:“你们二人服不服?”

“我服了!”王昌龄摇着头。

“我付酒钱!”高适叹着气。

说罢三人互相看了一眼,放声大笑。

这时,歌伎们过来拜见,当得知三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时,十分欣喜,纷纷向三人敬酒,三人欣然接受,喝了个通宵达旦。

这就是旗亭画壁的故事,它最早出自唐朝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后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也转载和收录了这个故事。

故事无疑很精彩,但人们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往往会被故事情节和诗人的才华所吸引,对故事中出现的诗歌并不关注,对故事背后的深意更不了解。

三个诗人真的是在比试诗才吗?那一首首歌伎争相吟唱的诗歌到底表达的是什么?其实这场看似风流潇洒的诗歌酒局,实际上是一场吐槽大会。

酒局上吟唱的第一首诗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歌大意:烟雨迷蒙笼罩着吴地,织成了漫无边际的愁网。夜雨使秋天更加萧瑟,也渲染出离别的哀愁,那寒意不仅弥漫在烟雨中,更渗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秋天的清晨里,天色微明,辛渐即将乘船北去。诗人遥望江北的楚山,想到行人不久就会隐没在远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九年,当时王昌龄任江宁丞,送好朋友辛渐由润州渡江,北上洛阳。他因“不护细行”被贬岭南,此时刚刚回来就任江宁丞,却又赶上好朋友离开,因此心情十分郁闷。

而朝廷官员对王昌龄的诸多质疑和诽谤,让他处在众口交恶的恶劣环境中。他不想自证清白,因为他认为清者自清。但他要对官场的黑暗说不,他要对官场无情的吐槽。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二十岁就投笔从戎,历经沙场磨砺,虽然没有立下什么军功,却看惯了大漠风沙,瀚海阑干,听惯了人欢马叫,金铁交鸣,修炼出一身浩然正气。

后来王昌龄告别军旅生涯,来到长安寻求仕途,凭借才华很快便进士及第,然而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汜水尉,而且一干就是很多年。

这期间王昌龄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他坚持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先是被贬岭南,而后调任江宁,最后被贬到偏远的湖南龙标。

王昌龄在去龙标赴任的途中遇见了李白,李白为他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看着李白写给自己的诗歌,王昌龄眼含热泪,为有一个这样的知己而感到欣慰,他强忍泪水,坚强地选择再次踏上征途。

王昌龄没有哭出来,而此刻高适却痛哭流涕,因为他的好朋友死了。

高适的朋友名叫梁洽,在家族中排行老九,因此好友们都称他为梁九。

高适痛失好友,哭着写下了《哭单父梁九少府》。

《哭单父梁九少府》唐•高适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离别,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嵯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常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诗歌大意:打开书箱见你生前书信,不由使我热泪洒在胸前。置身坟墓你该多么孤寂,门庭萧条依然留在世问。

想那当日你我搜奇猎胜,登山临水吟咏多少诗篇。南浦之下同把轻舟荡起,西江之上共把明月赏玩。

天南地北你我多次远别,从生到死彼此情意缠绵。你的坟墓如今竟在何处,人间万事不过如此这般。

高高晋山仍然耸立世上,我的故友却已葬身九泉。为友生前常常官微禄薄,为友死后家计贫困不堪。

妻子儿女相隔多么遥远,更无一个弟兄在你身边。多次上书历尽艰难苦辛,身居微职常常自笑自惭。

青云之路本已即将登上,谁料白日忽然落下西山。如今只剩身后一点清名,空在世上远处近处流传。

这首诗通过对亡友梁九少府一生落拓不遇、不幸早夭的叙述,和对彼此生前深厚交谊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极为沉痛哀悼的感情。

梁洽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参加科举考试数年不第,无数个日夜熬白了头发,透支了身体,终于考中进士,三年后却死在单父县尉任上,死时年仅三十岁。

高适有感于梁洽悲惨的命运,写下了这首哭亡友之作,一唱三叹,对朝廷,社会、命运,满满的槽点,不吐不快。

王昌龄的第二首诗名为《长信秋词》,是一首为女人发声的诗,而吐槽的对象正是拥有最多女人的唐玄宗。

白居易曾在诗中说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其实白居易还是给唐玄宗留了面子,据史书上记载,唐玄宗时期,长安加上东都洛阳的宫殿里,一共有嫔妃和宫女四万多人。

这么多女人,唐玄宗怎么宠幸的过来,于是有大臣给他出主意,说可以效仿晋武帝“羊车望幸”的方法,然而唐玄宗有点看不起晋武帝,认为他的方法太低级,一点都不文雅,于是自己发明了一个游戏,叫“随蝶所幸”。

所谓“随蝶所幸”,就是每年春天一到,唐玄宗就在宫中举办宴会,让嫔妃们头上插满各种鲜花,玄宗放飞一只蝴蝶,蝴蝶落在哪个嫔妃头上,她就能得到玄宗的宠幸。

一个嫔妃的命运,要靠一只蝴蝶来改变,听起来多么的可悲、可笑!

遇到这样荒唐的事,作为“诗家夫子”正义的化身,王昌龄怎么可能视而不见,于是用宫女的口吻,写下了这首宫怨诗《长信秋词》。

《长信秋词》是一组诗,一共有五首,歌伎唱的是其中的第三首。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诗歌大意: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这首诗毕竟吐槽的是皇帝的事,尽管有讽刺的意味,但王昌龄写得还是比较委婉的。

最后一首诗是《凉州词》,有着七绝第一的美名,历代文人墨客对这首诗极尽赞美之能事,推崇备至。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歌大意: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这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

那么王之涣在这首诗中要吐槽什么呢?

唐玄宗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开创了大唐盛世。但他的前半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斗争,特别是对外发动的战争,打契丹、打南诏,征吐蕃,突厥,战争一直不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负担。

而唐玄宗的后半生,政治昏庸,贪图享乐,宠信奸佞,将国家、军队、百姓统统抛在脑后,和他的前半生简直判若两人。

朝廷和军队里开始滋生贪污腐败,与百姓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军队里的士兵多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年纪轻轻就要浴血沙场,而到了四十岁,该是退伍的年龄了,又得不到朝廷的抚恤,只好继续在军营里混。所以杜甫曾写诗说: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朝廷的黑暗,军队的腐败,将士们的苦难,王之涣全都看在眼里,他心疼那些年轻的生命,希望他们看清现实,不要白白牺牲宝贵的生命,于是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告诫前线的士兵兄弟们,你们不要整天吹奏那无用的《杨柳曲》了,因为皇帝的春风,是根本吹不到那里的。

四首诗尽管都是在吐槽,但并没有抹黑大唐的形象,反而展现了诗人应有的良知,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正因为旗亭画壁的故事被人性的光辉笼罩着,所以它才被人们铭记,得以流传千古,成为了诗坛千古佳话。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旗亭画壁-画壁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baike.ccv168.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窝牛号 wwww.93ysy.com   沪ICP备2021036305号-1